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大国,农民向来是国内革命斗争和工业化建设发展中的主角,由农业、农村和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是中国从始至终发展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中,中农是农民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党在政策上始终十分看重对中农的团结,但因为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地的现实情况相去甚远,导致个别区域出现了侵犯中农土地和财产的现象。笔者于2016年对浙江省义乌市Z村进行口述史调查的时候,也发现了如上现象。基于此,笔者采取结构访谈法对Z村10位老人的土地改革记忆进行深入发掘,从而对局部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政策执行偏差的相关讨论。本文主体内容先是描述Z村土地改革面临“无地可分”的困境,即“分中农”的发端;接着是阐述村庄采取灵活策略的土地平均分配策略,即“分中农”的具体过程;最后是讲述土地改革过后村庄社会结构的调整,即“分中农”的结果。结论部分重点讨论土地改革政策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政策偏差对土地改革大局的影响,得出是偏差是由于土改政策宣传解释不足、基层干部缺乏土改经验、平均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三大原因所致。土改政策偏差最终也纵容了权力任性,损害了土改的政策权威性、迫使中农“离土”,导致土改失去中间盟友、加剧阶级对立,影响村庄秩序的稳定。 本文通过对局部地区土地改革的“分中农”政策进行深入剖析,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政策的偏差现象。通过全面论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农的土地政策与实践内容,企图能够填补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农政策和实践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