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烧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经过58年的蓬勃发展,我国烧伤救治水平普遍提高,烧伤治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中小面积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已达97%以上,烧伤治疗的困难集中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身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导致大量群体性烧伤病人的产生。群体性烧伤事件具有伤员多、伤情复杂和救治任务重的特点,严重影响着烧伤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已陆续出现关于群体性烧伤病人救治的研究,群体性烧伤事件的院前救治成为当前烧伤医学界的热点。目的: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群体性烧伤病人的资料,分析其院前救治情况(系统性补液时机与转运时机)与病人伤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治疗群体性烧伤病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收治的群体性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排除有恶病质、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批次及人数,每个病人的性别、年龄、致伤地点、TBSA、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系统性补液时间、转运时机、脓毒血症、MODS及预后情况。根据病人的系统性补液时间将群体性烧伤病人分为早系统性抗休克组(≤3h)和晚系统性抗休克组(>3h),对比两组的脓毒血症、MODS及预后;根据病人的转运时机将群体性烧伤病人分为转运时机合理组和转运时机不合理组,对比两组的脓毒血症、MODS及预后。以此来探讨烧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中的系统性补液抗休克时机和转运时机对群体性烧伤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1.对比早系统性抗休克组(≤3h)和晚系统性抗休克组(>3h),脓毒血症、MODS、预后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对比转运时机合理组和转运时机不合理组,脓毒血症、MODS、预后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群体性烧伤病人有时烧伤环境相对密闭,容易并发吸入性损伤,正确的烧伤自救可以明显减轻吸入性损伤程度。2.早期的系统性补液抗休克,可以及时的恢复血容量,纠正循环系统紊乱,改善组织灌注,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3.合理的转运方案,能够安全快速的将病人送至医院,及早获得高水平的院内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