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词“个”是学习者较早学习的量词,也是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根据刘丹青(2011)提出的“显赫范畴”理论,以个体量词“个”为例,说明汉语个体量词的显赫性。本文首先对量词“个”的具体用法进行总结,并将它与汉语中常用的其它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将普通话中量词“个”的扩充与其在赣方言中的使用作出对比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把量词“个”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对留学生学习量词“个”的偏误进行分析,根据偏误的类型和偏误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理由、研究意义和相关的研究综述,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及语料来源进行说明。第二章为量词“个”的用法研究。首先对现代汉语中“个”的用法进行分类总结,量词“个”的语法形式大致分为几个部分,一是“数词+个+名词”的结构,也是其他量词的一般语法结构;二是“V个NP”结构,这使“个”有宾语标志的趋向,并且偏动量词词性;三是“V个VP/形容词”结构,“个”相当于“得”的作用,但又有所不同。四是“代词+个”、补语标志“个”等。五是普通话量词“个”的扩充在弋阳方言中的使用,发现量词“个”也是在方言中更为显赫的量词。每种用法结构都有例子进行分析说明。第三章主要是写量词“个”的显赫地位,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量词搭配以及《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量词把“个”的用法及使用频率与其他量词进行对比分析。此章节增加了量词“个”在方言中的用法,用方言中的“个”例证量词“个”的显赫地位。第四章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研究部分,对留学生使用量词“个”进行了偏误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五章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