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文学中的“乡下人进城”现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可谓是一个古老而又出新的文学母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体和重镇,也是作家们最热衷于表现的一个对象。作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书写方式和书写策略叙述出了不同类型的乡土。与此同时,对于文学作品中“乡土”二字的解读也成为20世纪以来一个延续不多的文学话题,学者对其研究可以说应接不暇。对“乡土”的诠释经历了丰富的历史变迁,其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于是我们可以从它命名的不同方面来探求的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绪论部分着重辩明为何要以“乡下人进城”这一概念作为本论文的切入点,也为阐明本论题提出的缘由作出分析。第一章就八十年代“乡下人进城”现象的多维语境从三个方面做了论述,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有关“乡下人进城”现象又出现了井喷似的发展,本章节就主要以八十年代为何会出现这种磅礴的发展加以论述,从“五四传统、思想积淀、社会变革等多维角度寻找原因。第二章就创作主体对“乡下人进城”现象产生的影响做了具体分析,作家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着进城路上的农民,人文的情怀、批判的眼光看待现代化问题,并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本章节分别从创作主体的童年记忆、现代意识和人道情怀三方面加以关注。第三章就80年代“乡下人进城”现象的形象塑造展开论述,分别以三位作家的主要作品切入,以陈奂生、香雪和凤娇、高加林和孙少平等人物为中心进行研究,来勾勒80年代乡下人进城的不同方式和变化。认清他们的精神困境,找寻可能的出路,以期能从中找到对当下创作及社会生活有积极影响的因素。透视在新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和现代化大潮冲击下的“乡下人进城”的现象,以实现对主题文本叙述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整体观照。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缠足被当作损害女性身心健康乃至国族衰微的祸首的观点,只是"他者言说",缺少缠足女性的"自我言说"与切身感受。通过对山东淄博地区缠足女性及其亲属的调查研究,并对缠足
对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社团不同的发展特征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旨为促进粤港澳地区体育社团实体化、社会化的发展决策
《嘉莉妹妹》历来被称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其如实的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性的异化影响。本文以王寅提出的认知翻译理论为基础,对笔者选取的四个
《内经》中"酸味相佐"体现在酸味收敛散于诸经之热;酸味收摄肺肾之气;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淡润渗3个方面。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或认可的能力,是政府软实力的一种,对整个社会信用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新媒体日益成为沟通两者的新渠道,并在两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心理健康有多项指标,其中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焦虑、抑郁不仅是常见的负性情绪,而且是目前研究最多、与心理健康关
怎样看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重新认识和评价国民党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是非功过是很有必要的. How to Look at
几十年来,在词汇附带习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描述和实证研究,但很少有人在一语和二语注释的情况下研究词频和二语水平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词汇附带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新的趋势,是实现终身化学习的理想途径。高校大学生是一个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