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创伤大失血和脓毒症是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两种主要病因,这两种疾病所导致的凝血障碍在临床病程上呈不同的发展态势。血栓弹力图可以快速全面地监测到患者早期的凝血改变,比常规凝血指标更具灵敏度。本文旨在探究,在相同ISTH评分下,血栓弹力图参数在创伤大失血及脓毒症患者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纳入自研究日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大失血及脓毒症患者,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分为创伤大失血组和脓毒症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等;入重症监护室24小时内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按入重症监护室当天、入重症监护室第二天、入重症监护室第三天收集患者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PT、APTT、Fib、D-D、FDPs,并以此计算ISTH评分;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情况,包括输血制品类型(如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等)及数量,总入液量。按上述时间点,用枸橼酸抗凝采血管留取患者外周血,用于血栓弹力图的测定。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患者一般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308例患者,其中脓毒症患者247例,创伤大失血患者61例。1.ISTH<4时,与脓毒症组相比,创伤大失血组血栓弹力图表现为K值更高(P<0.05),Angle及MA值更低(P<0.05)。2.当ISTH≥4时,与脓毒症组相比,创伤大失血组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在第二天表现出R、K值降低(P<0.05),Angle值升高(P<0.05)。3.创伤大失血组的输血人数比例和输血量远高于脓毒症组,第二个时间点血栓弹力图参数比入ICU初始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利用TEG监测发现创伤大失血患者的低凝状态经治疗后可明显改善,TEG能反映创伤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并指导治疗;而脓毒症患者在不同ISTH评分下TEG表现存在差异,TEG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尚不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