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统编版教材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编排理念,突出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编排模式,更加注重单元、年段、整套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及知识的整体性。本研究将聚焦于单元结构,开展整体性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梳理了有关单元教学的文献,发现有以下一些问题仍值得探索:一是单元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二是单元教学设计背后各个环节关联性和整体性,三是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发展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整体学习能力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所体现并可以进行有效评价。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单元结构”的角度设计出与教材编排更为贴合的整体教学模式。首先,研究明晰了小学语文单元结构等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基于定义,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知识、部编版教材编排理念等要素,对研究所选单元的单元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控整个单元结构,同时对学生基于本单元结构的学习心理过程从一般性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学习心理两方面展开分析。接着,基于第二、三章对单元结构的具体内容和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在第四及第五章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评价。研究运用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增进对目标的理解,提高目标的准确性,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本单元学生学习活动做出具体的组织与安排,在整个学习活动安排中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基于单元结构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整体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心理过程出发,依据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制定教学评价,最终组织并安排具体教学活动,以及基于此模式所设计的“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前者应该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而后者尝试提升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践的检验,期待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反思实践,开展实践性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研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