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根据G23Cr2Ni2Si1Mo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过渡层的化学成分,设计了碳含量分别为0.22 wt.%、0.48 wt.%、0.55 wt.%和0.68 wt.%的四种试验钢,半定量模拟渗碳轴承钢的过渡层。利用膨胀仪进行相变动力学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设备表征试样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同时测试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等性能,研究四种不同碳含量的试验钢在等温不同时间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借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G23Cr2Ni2Si1Mo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过渡层的化学成分,设计了碳含量分别为0.22 wt.%、0.48 wt.%、0.55 wt.%和0.68 wt.%的四种试验钢,半定量模拟渗碳轴承钢的过渡层。利用膨胀仪进行相变动力学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设备表征试样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同时测试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等性能,研究四种不同碳含量的试验钢在等温不同时间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借此探究等温时间对纳米贝氏体轴承钢过渡层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四种试验钢进行不同温度的贝氏体等温转变,研究等温温度和碳含量对无未溶渗碳体贝氏体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200℃进行贝氏体相变,随着等温时间从2 h增加到48 h,碳含量分别为0.68 wt.%、0.55 wt.%和0.48 wt.%的试验钢微观组织中贝氏体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马氏体含量逐渐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试验钢的硬度受各相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碳含量为0.22 wt.%的试验钢在200℃等温时完成贝氏体相变所需的时间很短,长时间等温时硬度与等温时间没有明显关系,在41 HRC左右。四种试验钢的韧性均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硬度增加,韧性降低。对四种试验钢进行不同温度的贝氏体等温转变,获得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双相组织,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和等温温度的降低,微观组织中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厚度减小。碳含量的增加和等温温度的降低都可以增加过冷奥氏体强度,使贝氏体板条粗化更加困难。在贝氏体相变完成的情况下,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降低。碳含量为0.68 wt.%、0.55 wt.%和0.48 wt.%的试验钢随着等温温度的增加,冲击韧性增加,碳含量为0.22 wt.%的试验钢随着等温温度的增加,冲击韧性显著下降。
其他文献
楔横轧工艺是一种适用于阶梯轴类零件的先进精密成形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密制坯和为模锻件进行体积分配。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内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转变的背景下,楔横轧工业也需要向精造方向发展。本文借助于Simufact有限元软件作为辅助工具,主要对常温下板式楔横轧成形阶梯轴类件的精度和内部质量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金属弹塑性成形理论判断有限元软件的模拟精度,奠定有限元软件模拟仿真结果可信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轻量化是目前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拼焊板成形技术作为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中。然而相较于单板,拼焊板两侧板料具有性能差异,该差异会造成拼焊板在成形过程中出现起皱、破裂、焊缝移动等缺陷,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拼焊板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对拼焊板的成形影响因素及成形规律进行探讨。本文以方盒形件
梯度纳米结构因其独特的变形行为和优越性能成为材料科技的前沿热点。利用表面塑性变形可在金属材料板材、棒材外表面和管件内表面制备出梯度纳米结构。表面塑性变形特别适合研究塑性变形的结构演化规律,一方面,沿深度呈梯度分布的组织结构直接地对应了变形的程度,另一方面,表层大应变、高应变速率和高应变梯度还使结构细化突破了传统塑性变形的细化极限。利用表面塑性变形在具有广泛应用背景的低碳钢表面制备梯度纳米结构,势必
钛合金Ti6Al4V因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而作为辐射头广泛应用于超声化学中,长期在流体环境中服役使得其表面承受严重的空蚀作用,致使钛合金辐射头因表面破坏而过早失效。单一的表面强化技术对Ti6Al4V表面性能提高有限,难以满足严苛的工况要求。本文采用低温热场复合超声波冲击对Ti6Al4V进行表面强化,利用温度场的软化效应增强Ti6Al4V的塑性,促进强化效果。对强化后表面微观组织、硬度、残余应力等进行了
航天对地观测已经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梳理了国际上现有大地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概况,侧重分析了我国地形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未来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趋势,侧重分析了载荷集成型综合测绘卫星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总体认为集成型测绘卫星尽管单星观测效率高,但是整体观测效益不高;分析了微小卫星密集组网型对地观测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载荷模块化设计、
近年来,随着大部分板带用户从低端走向高端,用户对冷轧带钢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钢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板带产品的吨钢利润不断下降。这样,如何在保证带钢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为现场技术攻关的焦点。轧辊作为轧制工序中最主要的加工零件以及消耗零件之一,不仅关系到整个轧机生产作业率和轧制成本,而且也是影响带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某钢厂1420冷连轧机组在运行中经常
近年来,由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组成的叠层板材在制造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愈加广泛的应用。然而,在Ti/CFRP叠层材料的制孔过程中常出现刀具磨损过快问题,导致制孔成本高、效率低,且制孔质量也难以保证。如何实现Ti/CFRP叠层材料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制孔,是现今航空航天制造产业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Ti-CFRP-Ti三
楔横轧技术具备高效率、高材料利用率等优点,是一种生产轴类件的新工艺,广泛用于交通行业,但轧件心部缺陷限制了该工艺的推广。楔横轧轴类件常常作为传动部件承受繁重交变的工作载荷,不允许内部存在缺陷。因此心部缺陷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广该工艺有着重要意义。实际生产中用的金属大多是多相材料,材料内部原本存在的微孔洞、裂纹等对轧件损伤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修正GTN模型可以将损伤演化和材料的拉伸、剪切过程联系起来,进
重型车刀是对大型零部件进行加工的重要工具,而合适的重型车刀夹紧机构可以有效改善刀片以及刀片支撑面的受力情况。在夹紧机构中,紧固螺钉的预紧力会直接影响刀片承受的夹紧力,而夹紧力大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刀片以及刀片支撑面的应力场分布情况。目前国内外对于重型车刀夹紧机构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刀片紧固螺钉的研究很少,而且大部分生产厂商对于紧固螺钉的预紧多是依靠工人师傅经验进行预紧,对预紧力大小没有具体的规定。因
桥梁、隧道、机械、军工等需要大断面铸坯的行业随着近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繁荣起来,这些行业对于大断面钢材的需求日益加大,而且对钢材质量也开始精益求精,因此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提高铸坯的产量和质量迫在眉睫。目前来说,连铸产生的铸坯依然存在缺陷,例如缩松、缩孔、裂纹等等。本文采用电磁旋流手段对铸坯质量进行控制。本文将电磁旋流施加在连铸水口结构上,由此引起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状态的改变,从而改变结晶器内钢液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