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成年人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具有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等特点,其中以前交通(AcoA)动脉瘤最为常见。目前,AcoA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已有报道,绝大多数包括了所有年龄段,忽略了由于年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且预测老年患者AcoA动脉瘤破裂风险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老年患者AcoA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和临床参数,确定老年患者Aco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7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1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5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对两组中破裂和未破裂的AcoA动脉瘤的形态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形态学参数包括瘤周血管管径、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高度、垂直高度、SR值、AR值、血流角、血管角、动脉瘤角、动脉瘤朝向、A1解剖构象和动脉瘤形态等。对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及形态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老年患者Aco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P值小于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在519例AcoA动脉瘤患者中,老年组共129例,占全部AcoA动脉瘤的24.9%,中青年组共390例,占全部AcoA动脉瘤的75.1%。其中,老年组113例发生破裂,占破裂动脉瘤的23.8%。中青年组361例发生破裂,占破裂动脉瘤的76.2%;对于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破裂动脉瘤大小(5.3±2.5mm,5.3±2.5mm)分别大于未破裂动脉(3.4±1.8mm,3.1±1.7mm),破裂动脉瘤瘤高(4.3±2.3mm,4.3±2.1mm)分别高于未破裂动脉(2.8±1.9mm,2.6±1.5mm),破裂动脉瘤垂直高度(3.6±1.8mm,3.5±1.8mm)分别高于未破裂动脉(2.6±1.7mm,2.3±1.4mm)以及破裂动脉瘤(2.2±1.2,2.6±2.4)的SR值分别大于未破裂动脉瘤(1.2±0.7,1.3±1.0)。对于老年组,破裂动脉瘤还与较小的动脉瘤角(71.2±18.8,82.2±11.8),瘤周血管管径(2.1±0.5mm,2.4±0.5)以及与动脉瘤朝向有关。对于中青年组,破裂动脉瘤的AR值显著高于未破裂动脉瘤(1.3±0.8,1.0±0.7),而瘤周血管管径小于未破裂动脉瘤(1.9±0.5,2.1±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瘤周血管管径和动脉瘤大小与中青年患者的AcoA动脉瘤破裂有关,但SR值是老年患者AcoA动脉瘤破裂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的AcoA动脉瘤的SR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其截断尺寸比为1.41,曲线下面积为0.770。 结论: SR值是老年患者Aco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瘤周血管管径和动脉瘤大小是中青年患者Aco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