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迎来了严峻的挑战,教育教学领域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也更加关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并未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因循守旧的进行灌输式教学,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目标是不吻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付诸载体,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正确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的科学有效的且能够促使学习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教师是否实施有效性的教学行为,是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本研究的视野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狭义范围的教师“教”的行为,不包括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行为。文献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理论界有关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其现状、特点和建议对策等方面,缺少从教师自身内部因素的角度探究其对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它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研究着手从教师职业认同的状态特征意义上探析其内涵,把其界定为教师对自己“教师特征”的感知程度,从教师对职业价值认同程度、对职业情感认同程度及对职业能力认同程度来分析其内涵和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对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及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影响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提高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同程度,来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对策和建议,解决课堂教学低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被调查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情况良好,其中教师职业能力认同得分最高,教师职业情感认同次之,教师职业价值认同状况不太理想。说明教师对职业价值观的认识程度亟待提高。2.被调查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状况总体良好,其中教师的有效讲授情况最理想,相比而言,因材施教状况处于较差水平。3.教师职业认同各主因素与其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各主因素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其中,教师职业能力认同和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均对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各主因素具有显著的预测和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