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F1和SESN1对神经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一种发生在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的胚胎性肿瘤,约占儿童癌症死亡率的15%。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低中风险组患者,常表现出自发性消退、分化和对手术及化疗的良好反应;而高风险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差,即使采用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等多种联合治疗措施,也会发生多灶转移和化疗耐药而导致疾病复发,治疗失败。因此,有必要为NB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有效靶点。MYCN是MYC原癌基因家族的成员,约有20%的NB患者肿瘤组织有MYCN扩增,而在高危患者中肿瘤组织出现MYCN扩增的比例达40-50%。MYCN是NB患者独立的预后判断因素。因此,研究MYCN靶向分子的作用及机制是探索治疗高危NB患者的重要途径。我们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21529的基因数据集,对MYCN下游分子的深度挖掘。基因本体论和KEGG分析应用于筛选的DEGs,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用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执行DEGs的模块分析,R2数据库用于预后分析。最后,通过WB实验进行了蛋白水平的验证,从DEGs中筛选出PIF1和SESN1进行了进一步研究。PIF1是一种多功能解旋酶,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基因编码一种DNA依赖的三磷酸腺苷(ATP)代谢酶,其功能为5’至3’DNA解旋酶。Gagou M等人通过si RNA敲除评估了PIF1在人类细胞中的功能,发现PIF1缺失通过诱导凋亡的方式降低了人类肿瘤(结肠癌和乳腺癌)细胞的存活,而正常细胞不受PIF1缺失的影响。研究表明,PIF1解旋酶可通过下调端粒酶TERT活性,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此外,PIF1在应激过程中对卵巢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存活起着调控作用。目前,针对PIF1在肿瘤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NB中尚无相关报道。SESN1是一类应激反应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认为是代谢的重要调节者。其可以参与生理平衡的调节,抑制与代谢、凋亡和自噬相关的疾病进展,从而防止癌症的发生。研究表明,SESN1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上颌骨癌细胞对化疗的抵抗作用。此外,SESN1的表达与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在儿童实体肿瘤NB中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分别进行了PIF1和SESN1对NB的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研究方法:1、本研究使用3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AS,SY5Y和NGP。2、数据库挖掘与使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GEO数据库中芯片数据集GSE121529进行分析;通过R2数据库对样本量为649的NB患者数据进行评估。3、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或肿瘤组织中MYCN,PIF1和SESN1蛋白的表达。4、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的迁移变化。5、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的克隆形成情况。6、细胞转染技术:将PIF1,SESN1的si RNA或SESN1的过表达质粒转染入NB细胞中,调节PIF1,SESN1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其功能。7、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NB细胞经碘化丙啶染液(PI)染色后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NB细胞经Annexin V/PI染色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8、利用Incu Cyte变焦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NB细胞融合率的变化。9、细胞活性的检测:NB细胞经不同处理,在实验终点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10、动物实验:将转染SESN1 si RNA的NB细胞(AS,NGP和SY5Y)接种在小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的出现时间、移植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时间。11、统计学分析:通过Graph Pad 8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果:第一部分: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筛选核心基因1、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识别:在GSE121529的芯片数据中,共识别了194个DEGs,包括下调110个,上调84个。2、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共识别了403个GO富集项和144个KEGG富集项。3、核心基因PIF1和SESN1的筛选:从排名前五的上下调基因中筛选出了核心基因PIF1;根据核心网络基因的degree评分排序,筛选了核心基因SESN1。4、核心基因分析:R2数据库生存分析发现,PIF1和SESN1的表达与NB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PIF1和SESN1的表达与MYCN密切相关。5、PIF1和SESN1的表达受MYCN调控:在NB细胞中,MYCN对PIF1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对SESN1的表达具有反向调控作用。第二部分:下调PIF1的表达水平对NB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在AS和BE2细胞中分别转染PIF1 si RNA下调PIF1的表达水平:1、利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PIF1 si RNA转染组细胞活性降低可达16%(AS)和29%(BE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观察细胞融合率,也可见相似的结果。2、利用流式细胞仪对Annexin V/PI染色后细胞进行凋亡检测:与对照组比较,PIF1 si RNA转染组凋亡细胞数增加11.03%(AS)和20.47%(BE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利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与对照组比较,PIF1 si RNA转染组细胞的迁移速率降低43%(AS)和20%(BE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利用流式细胞仪对PI染色后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与对照组比较,PIF1si RNA转染组细胞处于G1期细胞的比例增加14.59%(AS)和9.25%(BE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SESN1不同表达水平对NB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体外研究:在AS,SY5Y和NGP三个细胞系中分别转染SESN1 si RNA或SESN1过表达质粒,下调或上调SESN1的表达水平后:1、细胞增殖活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转染SESN1 si RNA 3天后细胞活性分别增加114%(AS)和111%(SY5Y),NGP细胞活性有增加趋势,在延长至6天时升高24%,具有统计学差异;转染SESN1过表达质粒的细胞,在观察时间内细胞活性分别降低了10%(AS)、15%(SY5Y)和11%(NGP),具有统计学差异。细胞融合率的动态观察和克隆形成实验也得到相似结果。2、细胞迁移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转染SESN1 si RNA的细胞其迁移速率分别增加了25%(AS)和41%(SY5Y),具有统计学差异;转染SESN1过表达质粒的细胞,其细胞迁移速率分别降低了14%(AS)和33%(SY5Y),具有统计学差异。体内研究:将转染了SESN1 si RNA的AS,SY5Y和NGP细胞分别接种到小鼠皮下:1、移植瘤出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SESN1表达水平降低的移植瘤出现较早,所用时间分别缩短了31.4天(AS)、23.2天(SY5Y)和9.7天(NGP),具有统计学差异。2、移植瘤生长:与对照组比较,SESN1表达水平降低的移植瘤生长较快,实验终点时小鼠的肿瘤体积分别是对照组的5.6倍(AS)、12.7倍(SY5Y)和3.4倍(NGP),具有统计学差异。3、小鼠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中SESN1表达水平降低的小鼠存活时间缩短,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比对照组缩短了26天(AS)、20天(SY5Y)和12天(NGP),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利用已有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具有潜在作用的关键分子。2、在NB细胞中下调PIF1的表达水平,可以抑制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并诱导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3、在NB细胞中SESN1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的作用。4、在小鼠的NB移植瘤中下调SESN1的表达水平,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缩短移植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挖掘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关键自噬基因,建立GBM患者自噬基因相关的个体化预后模型,探究潜在的治疗新靶点及治疗药物。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肿瘤数据库中肿瘤数据库中提取GBM患者的自噬基因表达矩阵及临床资料。首先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然后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和功能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自噬基因进行单变量
目的:micro 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谱在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中具有重要作用。miR-520a在卵巢癌、肺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许多癌症中表现出抑癌因子的作用,而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上调miR-520a可能预示不良预后,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未见报道。本文旨在观察miR-520a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miR-520a靶向调控微小染色
目的:HSP90α是HSP90的一种亚型,位于胞质内,由730个氨基酸组成。HSP90AA1是HSP90α的功能基因。拟通过质粒转染对HSP90AA1进行过表达和敲减处理,在体外实验及体内实验中探讨该基因在胃癌增殖及转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17-DMAG作为HSP90的靶向抑制剂,验证其对胃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观察联合用药的效果,明确其与多西他赛在治疗胃恶性肿瘤过程
目的:分析1q21扩增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硼替佐米治疗伴1q21扩增型M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的133例新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检测方法检测患者染色体核型和基因{1q21扩增、13q缺失、17p缺失及IGH重排(14q32)}情况;分析伴1q21扩
目的: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尤其在卫生资源相对较差的国家,其发生发展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环状DNA病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特别是HPV16和HPV18型。中国东北地区宫颈癌的发生率与HPV16感染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本实验通过分子克隆和细胞转染技术构建了含有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的进行分析,探索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肿瘤体积大小变化规律,以及肿瘤退缩率对于无进展生存期是否存在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37例,所有患者通过病理学或者组织学被诊断为肺腺癌,III期、IV期不可手术患者。其中19例患者方案为培美曲塞+铂
目的:检测P2X7受体(P2X7 purinergic receptor,P2X7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分子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2X7受体在1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4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分析P2X7受体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并用Ka
目的:卵巢癌的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居首位。卵巢癌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的典型症状和成熟的早期诊断方法,且易于盆腹腔广泛种植播散,往往一确诊就是晚期,难以治愈。其5年生存率仅为35%~38%。虽然卵巢癌通常对以铂类化合物和紫杉烷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反应良好,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复发和化疗耐药。卵巢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机制、复发机制和耐药机制尚不清楚。尽管多年以来人们对卵巢癌的认识有所
四川盆地栖霞组是目前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前人已对其开展过大量研究,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不利于栖霞组进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本文在调研盆地栖霞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川中地区栖霞组勘探实践中相关地球化学实验结果,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带、储层类型、储层成因、白云石化作用类型等。前人认为盆地栖霞组储层类型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储层和溶洞型灰岩储层,但在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带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行宫颈锥切术后再次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为CINⅢ的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47例因CINⅢ行宫颈锥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电刀锥切术),术后再次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