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推进,高中学生不再被局限于固定的文理分科,获得了空前的“选择学习”自主权。与此同时,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摆在学生面前:如何使选考科目与未来的志愿填报、拟从事的职业相匹配?基于此需求,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高度关注。但我国目前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成体系,许多普通高中缺乏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任教师,也缺乏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科任教师,更缺乏能指导一线学科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渗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上述的现状,笔者开展了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并确定了如下研究思路:(1)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选题背景与意义,奠定相关理论基础;(2)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和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2019版)中的生涯规划教育素材进行整理与分析;(3)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了解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4)依据以上研究提出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包括渗透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和途径等,进而确定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由文本分析可知:高中生物学在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与生涯规划教育均具有内在一致性,且课标与教材中也蕴含丰富的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1)现在的高中生对自我较为了解,但生涯意识淡薄,既不明确将要填报什么志愿,也没想好未来就业的方向。(2)师生均十分支持以学科渗透的形式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但由于学科教师生涯规划教育能力不足、学生升学压力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重视等原因,导致了当今学科教学中很少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3)师生较为支持的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为:利用学科知识进行渗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角色体验和工厂参观等。基于以上调查及研究,本文积极探索学科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干、以系统性渗透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原则上对目标的制定、素材的来源、渗透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确定等进行了策略分析,进而构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以必修二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为例编写了教学案例,以供一线教师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