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纳森·弗兰岑(1959-)是美国当代文坛上最出色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创作手法上自由穿梭于传统现实主义与实验创新先锋派之间。其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与家庭琐碎的真实再现,还原了世界的本真面目,展现了社会的弊病和现实生活的无序,第三部长篇小说《纠正》堪称典范。本文以乔纳森·弗兰岑的成名之作《纠正》为研究对象。小说以美国中西部小镇的兰伯特家庭为焦点,再现了支离破碎的家庭和混乱的个人生活,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传统瓦解和混乱无序的一面。因此,本文将用混沌理论进行文本细读,探究小说中混沌的表征,分析主要人物身陷其中的悲剧命运,梳理他们挣脱困境重建秩序的过程。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首先介绍乔纳森·弗兰岑的人生履历与创作生涯,并对《纠正》的主要故事脉络进行概述。其次,对国内外的文献研究进行综述与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围绕混沌理论展开,对混沌一词与混沌理论的联系和区分进行了阐述,接着介绍混沌理论的发展,归纳理论的主要特点及重要概念。最后,得出混沌理论用于分析这部小说的可行性,为论文的主体章节做铺垫。第三章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阐释小说展现出的混沌,其以无序中的深层秩序为特征。无论是社会邪恶弥漫,还是家庭濒临瓦解,这混乱无序表明社会价值观处于转型时期,日渐式微的传统新教思想和日益兴起的消费享乐思潮的对峙。故而置身其中的人们迷失在两种背道而驰的价值观之中,兰伯特家庭成员尤为明显。第四章分析了混沌对主要人物产生的影响。本章运用混沌理论的本质隐喻蝴蝶效应探讨了小说中薄物细故如何引发出人意料的后果,酿成主要人物生活混乱的悲剧。兰伯特夫妇的一次争吵,经过酝酿和发酵,最后导致奇普、丹尼斯和艾尔弗雷的生命轨迹彻底改变。第五章探讨了身陷无序状态中的兰伯特家庭如何重建秩序。子女回归家庭使得矛盾得以化解,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母亲伊妮德经历了纠正他人到自我纠正的转变过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走投无路的艾尔弗雷德选择死亡,结束了破碎不堪的现实生活。第六章概括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发现。通过文本细读,本文发现,《纠正》是美国现实生活的典型写照,在宇宙这个动态的系统里,机体内部微妙的联系让世界充满复杂性,暗示了人类生活的混沌性以及世界的或然性。透过跨学科的混沌理论视角透析这部作品,以拓展小说的多维研究空间,丰富国内对乔纳森·弗兰岑及其作品的研究,也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