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对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2、了解合并不同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预后及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探索不同慢性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3、探索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ing Survey,CNSSS)2013-2015筛查年度的筛查人群。CNSSS项目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旨在监测中国居民脑卒中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1、中国居民的脑卒中流行特征应用现况研究探讨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根据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人群分为不同亚人群,探讨脑卒中患病率在不同亚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脑卒中各危险因素在个体病因学层面和公共卫生层面对发病风险的贡献度。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比例对脑卒中的患病率进行加权调整。根据纳入调整的因素,分别将本研究中的全部研究对象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40周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分为36层。假设调查对象a在36层中的第i层,i层所有调查对象的总数为fi,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同层的人口数为Fi,则i层所有调查对象的分层权重为Fi/fi。2、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的流行特征分别选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探讨四类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危险因素对四类脑卒中患者发病风险的贡献度。3、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其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比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差异。选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复发次数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分别探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降血压药、降血糖药、降血脂药、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服药率,以及服药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的分布。4、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者和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人群,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选择筛查当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和城乡分布进行1:3频数匹配,选择同一筛查年度中从未发生过脑卒中的筛查对象作为对照。5、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研究选择在筛查当年首次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以发病后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首次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全部未发生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相应的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在各亚组中分别探讨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结果:1、中国居民脑卒中流行特征2013-2015年,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总脑卒中、缺血型脑卒中和出血型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48%、1.84%和0.22%。患病率的分布呈以下特征:男性高于女性(P<0.0001);农村高于城市(P<0.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P<0.000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患病率逐渐降低(P<0.0001)。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在病因学层面,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关联最强的危险因素是TIA(OR=5.45),其后依次是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缺乏运动和超重/肥胖;在公共卫生层面,对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贡献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ARP=53.41%),其后依次是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TIA、超重/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运动和心房颤动。2、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的流行特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分别占总脑卒中患者的72.21%、20.75%、42.81%和12.00%;在四类脑卒中患者中,女性的比例、城市人口的比例、以及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3、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以及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在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中,发生2次及以上复发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P<0.0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其mRs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降血压药的服药率为77.46%,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降血糖药的服药率为69.52%,合并血脂异常的脑卒中患者降血脂药的服药率为32.38%,合并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服药率分别为2.21%和16.27%。4、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不同。在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35)、脑卒中家族史(OR=2.04)、吸烟(OR=1.28)和血脂异常(OR=1.14);在糖尿病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22)、脑卒中家族史(OR=2.65)、心房颤动(OR=1.59)、高血压(OR=1.34)、缺乏运动(OR=1.33)和血脂异常(OR=1.25);在血脂异常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42)、脑卒中家族史(OR=1.98)、吸烟(OR=1.57)、糖尿病(OR=1.27)、高血压(OR=1.24)和超重/肥胖(OR=1.17);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脑卒中家族史(OR=3.30)、高血压(OR=1.85)、血脂异常(OR=1.44)和缺乏运动(OR=1.59)。各个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的关联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5、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糖尿病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12个月(OR=1.73)、12-24个月(OR=2.39)内的首次复发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冠心病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12个月(OR=1.54)内的首次复发风险存在显著关联。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mRs评分≥1分时,其12个月内的首次复发风险显著升高。结论:1、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和乡村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人群和城市人群。2、我国合并不同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庞大,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相比,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和残疾风险;同时,合并不同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对服用相应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较差。3、不同慢性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各不相同,且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贡献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在发作后的不同时期内,其首次复发的危险因素不同,且危险因素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与首次复发风险的关联也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水苏糖是天然存在的能选择性促肠道有益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起到靶向性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是颇具应用前景的膳食补充剂。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水苏糖的
一种流动式起重机吊臂的新型伸缩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两节伸缩油缸的布置方式,大大降低了传统油缸布置方式所要求的油缸制造的难度。同时保证油缸伸缩速度快,起升高度高,油缸受
建立测定食品中甜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LC法),进行LC法与气相色谱法(GC法)比对实验,并对两种方法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样品经柱前衍生后,用乙腈提取并碳酸氢钠溶液除
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无时不刻都在遭受着病原菌和植食性昆虫的侵害。在长期的共进化和互相选择的过程中,植物建立起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控网络去感知和响应不同的生物胁
为选育红毛丹优质品种,以海南主栽6个不同品种的红毛丹果实‘大红果’、‘保研2号’(BR2)、‘保研4号’(BR4)、‘保研5号’(BR5)、‘保研6号’(BR6)和‘保研7号’(BR7)为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女婴腹股沟疝伴卵巢嵌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女婴腹股沟嵌顿疝(疝内容物包含有卵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全组均应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逐渐进展性并高度致残性的疾病。然而,尽管数十年来全球针对AD药物的研发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目前仅有乙酰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预测对帮助医生制定医疗方案、配置医疗资源、评估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和机器学习两个领域介绍了国内外ICU患者病
绕回转体空化流动现象关系到水下兵器和航天工程等领域的工程问题,也是空化研究领域的经典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背景。水下高速航行体的头部表面通常会发生空
我国资源赋予的特点,决定了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必须以煤为主。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国内外煤炭企业频繁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论是预警、指挥及救援,都需要有一条安全畅通的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