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环境危机不断加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退化,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学这一被称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应运而生。产业共生,借鉴生态系统中的共生现象,是产业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应用。在我国,作为“产业共生”具体表现形式的循环经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理论、实践、政策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凝练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然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协调各方的努力来继续推进。本研究在对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能值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包括能值分析的方法与基本步骤,并从系统能值结构、生态效率、废弃物利用与环境承载状况、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循环经济研究模式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以甘肃省庆阳市——未来的国家级区域能源中心和甘肃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78年以来庆阳市能值指标的演变趋势,并深入对比分析了2000年以来西峰区、庆城县、正宁县、宁县、华池县、合水县、环县、镇原县评价指标的演变趋势。结果显示:庆阳生态经济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作为资源输出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势在必行。从能值结构来看,如何实现煤炭石油资源产业的“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的综合治理”和如何优化区域能值利用结构是庆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两项主要任务。从生态效率来看,庆阳市需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以推进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从废弃物利用与环境承载状况来看,庆阳市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一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有效实现废弃物向再生资源的转变,另一方面需着重考虑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七县一区中,西峰区现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急切需要得到关注。而庆城县、正宁县、宁县、合水县、镇原县的生态经济系统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需考虑如何使这些区域得到最合理的发展。华池县和环县的经济发展落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低,如何提升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发展是未来关注的重点。基于能值分析结果,构建了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框架,提出了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区域体系、产业体系、园区网络、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其中,产业体系中煤电产业和静脉产业为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述;园区网络体系以西峰石化工业园、驿马出口创汇示范园为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支撑体系包含关键技术、基础设施、能源保障、节水型社会、信息平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内容。最后,总结全文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简要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