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对曹利平教授临床经验的系统梳理,归纳总结遣方用药特点,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凝炼曹利平教授的学术思想;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健脾清肺汤”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其对中医证候、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建立基于曹利平教授学术思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方法1学术经验研究通过曹利平教授从医及跟师经历、临证经验,临床跟师门诊、专题讨论、疑难病会诊,并查阅曹利平教授的有关著作、中医医案及3年来的跟师笔记、肺癌医案整理等形式,归纳总结曹利平教授治疗肿瘤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肺系疾病及内科杂症的临床经验,梳理曹利平教授的学术脉络。2临床研究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于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及陕西省肿瘤医院两家医院,观察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脾虚肺热证患者69例,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肺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方案,治疗12周为一疗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生存质量、体力状况及总生存期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学术经验研究本文首先总结归纳出曹利平教授临证经验,并提炼升华形成曹利平教授的学术思想:即治疗肺系疾病体现在“肺以清为本”,治疗内科杂症重视从肺论治,擅长运用温胆汤治疗顽疾。其次总结出曹利平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本虚标实是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邪热蕴肺是肺癌之标、脾气亏虚是肺癌之本,强调肺脾同调是辨治肺癌的主要措施,健脾清肺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重要治则。曹利平教授认为脾气亏虚,健运失司,痰浊内生,上犯于肺,痰湿阻络,日久气血瘀滞,瘀久化热,痰、湿、瘀、热交阻而成肺积。脾虚肺热证型是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其临症可见咳嗽、咯痰,痰白或为黄痰或痰中带血,伴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舌质淡红、白腻或黄腻苔,脉沉细或弦滑。针对脾虚肺热证,以健脾清肺为治则,予以健脾气、清肺热,自拟健脾清肺汤进行治疗。健脾即是固本,治疗肺癌肺脾同治这是培土生金法在临床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曹教授集多年临证经验形成自拟健脾清肺汤,其临床效果明显。自拟健脾清肺汤组成:枳壳、桔梗、陈皮、法半夏、茯苳、黄芩、桑白皮、浙贝母、夏枯草、忍冬藤、炒白术、太子参、炒麦芽、防风、苏叶、薏苡仁、乌贼骨、甘草。健脾清肺法是本文总结出的曹利平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法则,适用于脾虚肺热证的病人,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按此法组方的健脾清肺汤可广泛用于术后、放化疗后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长期使用。在健脾清肺汤的临床应用中应注重辨期治疗,根据病人不同临床表现酌情调整用药。若患者处于西医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期,相应调整健脾清肺汤方中药物的剂量,加大益气补气的中药用量,以加强固本作用。同时在调整剂量的基础上,针对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可酌加竹茹、生姜、大枣以和胃止呕;对白细胞低下患者常加黄芪、女贞子等补气滋补肾阴;对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口干、咽干的患者加石斛、芦根、百合等滋阴润肺之品以减轻放射热源引起的燥热伤津症状;若患者处于术后、放化疗后稳定期及早期,则应在健脾清肺汤中加大清肺、化痰、散结的中药用量以加强祛邪抗瘤作用;对于晚期及衰竭的患者,在加大益气培本的中药用量同时需减少清肺、化痰、散结的中药用量,即加大扶正力度又减轻驱邪的力量,从而更能适应患者病情的需要。2临床研究结果中医证侯方面: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11.086,P=0.000;两组疗后经检验,t=-2.628,P=0.01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咳嗽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11.22,P=0.004;两组疗后经检验,t=-2.66,P=0.0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咳痰积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17.92,P=0.017;两组疗后经检验,t=-3.01,P=0.00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气短症状治疗前后经t检验,t=7.85,P=0.00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后经检验,t=-1.93,P=0.05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乏力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9.22,P=0.026;两组疗后经检验,t=-3.96,P=0.0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35例中显效7例,占20.00%;有效23例,占65.71%;无效5例,占14.29%;对照组34例中显效2例,占5.9%;有效19例,占55.88%;无效13例,占38.24%。两组经卡方检验,x2=6.524,P=0.038,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功能评价方面:治疗组肺癌生活质量中日常活动评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5.893,P=0.000;两组疗后经t检验,t=-2.082,P=0.04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社会家庭评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1.390,P=0.173,P>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后经t检验,t=2.581,P=0.0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情绪评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6.509,P=0.000;两组疗后经t检验,t=2.245,P=0.028<0.0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8.133,P=0.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后评分经t检验,t=1.865,P=0.067>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附加关注评分治疗前后经t检验,t=5.822,P=0.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后评分经t检验,t=-0.515,P=0.60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力状况:卡氏评分疗效治疗组35例中卡氏评分提高27例,占77.14%;稳定6例,占17.14%;下降2例,占5.72%;对照组34例中提高18例,占52.94%;稳定7例,占20.59%;下降9例,占26.47%。两组经卡方检验,x2=6.257,P=0.04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疗效方面:治疗组35例中体重评分增加23例,占65.71%;稳定7例,占20.00%;下降5例,占14.29%;对照组34例中增加19例,占55.88%;稳定5例,占14.71%;下降10例,占29.41%。两组经卡方检验,x2=2.333,P=0.3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期方面:无进展生存期: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经t检验,t=-4.892,P=0.0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1通过梳理曹利平教授临证经验,归纳出曹利平教授治疗肺系疾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学术理念。总结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则规律和组方用药特点,提出脾虚肺热证是肺癌的重要而常见的证型,健脾清肺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重要治则,用自拟健脾清肺汤进行治疗。2健脾清肺汤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病人日常活动、情绪、活动能力等均得到改善,卡氏评分提高,生存时间延长,即治疗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健脾清肺汤加西医基础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有效安全。本研究提炼出曹利平教授的学术思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及其指导下的“健脾清肺”的用药规律,同时选用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该方疗效的临床实验评价分析,印证了健脾清肺法对肺癌患者具有的较优疗效。最终说明来源于临床多年的“健脾清肺汤”的组方切合临床实际,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病机变化规律,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该研究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探讨中药维持治疗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案、深层次挖掘名老中医的学术内涵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