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中国的经济形势对于国际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经济体中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和风险的防范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焦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看到了商业银行由于管理和监督缺失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让各国金融机构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特别是商业银行需要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还非常紧迫。针对各国及国际组织流动性风险不断升级,国际组织也在此方面不断推出新的管理框架,新的巴塞尔协议随即推出。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颁布文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强管理,给出相应的指导办法,并规定该条例在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并在2017年第15次主席会议上通过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上强调,“防控金融风险,要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这些举措都表明了我国对于商业银行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的重视。因此,在当前阶段,分析和了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就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监管的不足,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意见,这是本文撰写的最终目的。本文基于当前专家学者们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践,阐述该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对最新的巴塞尔协议关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进行梳理。通过定性分析,运用图标展示当前我国银行对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并以历史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抵御短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作出定量分析,并应用VAR模型实证检验影响流动性比例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以及政策要求,对当前的风险防范提出具体措施,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建议。为我国金融机构抵御风险,提供风险管理水平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