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慢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pulmonary carcinoma),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为两大类,即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研究表明,在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及mirco RNAs的异常表达等方面,特发性肺纤维化和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在临床上,IPF和NSCLC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均有不良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IPF合并NSCLC患者预后更差,生存率更低。人体内比较重要的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不仅出现在许多肿瘤患者中,亦在IPF中被证实。酪氨酸激酶受体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酪氨酸激酶与受体结合并活化,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黏附、运动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这些都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本实验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以及其他非恶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病变肺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b FGF,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的表达水平及FGFR信号传导通路下游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ing-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ERK1/2)及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ing-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p-ERK1/2)的表达水平,验证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本实验还将NSCLC中FGF2、FGFR2及p-ERK1/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相关因素的进行了相关性比较,对以后有关IPF及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FGF2、FGFR2、ERK1/2和p-ERK1/2在NSCLC患者的病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IP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以咳嗽为主诉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证实为健康者)灌洗液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FGF2 m RNA和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FGF2蛋白在IPF患者灌洗液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9)。FGF2蛋白在NSCLC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存在明显差异(P=0.013),在临床分期不同的表达中存在明显的差异(P=0.03),FGF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2)FGFR2b m 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FGFR2c m 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非小细胞肺癌病变组织中FGFR2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1);FGFR2蛋白在IPF患者灌洗液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27)。FGFR2c蛋白在NSCLC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存在明显差异(P=0.007),在临床分期不同的表达中存在明显的差异(P=0.034),FGFR2c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3)ERK1/2m RNA的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无统计学意义(P=0.251)。p-ERK1/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蛋白在IPF患者灌洗液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0)。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1)本实验验证了在NSCLC和IPF患者肺组织中FGF2、FGFR2、p-ERK1/2蛋白高表达。FGF2/FGFR2/p-ERK1/2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共同参与了IPF与NSCLC的发生机制。(2)FGF2和FGFR2c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提示FGF2和FGFR2c蛋白的上调与NSCLC的侵袭性、转移能力、预后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