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但是,当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农民整体职业素质不尽如人意,这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城乡二元化结构长期存在的尴尬局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的突破口,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选取了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作为研究主题。  本文认为农民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与不竭动力,因此,努力把农民培育成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就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当务之急。就吉林省而言,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与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大,因此,积极探索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而将巨大的人口压力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也就相应地成为当前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建设中极为紧迫关键的挑战。推而论之,积极探索优化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与机制,不仅仅裨益于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更会对全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整体素质提升产生不同程度的示范与推动效应。  第一章节主要是简要概述传统农民的概念、特征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具体特征以及理论基础等基本内容。第二章节主要是深入考察吉林省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吉林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程的制约因素。第三章节则主要是基于吉林省农村自然状况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些许关于如何切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对策与建议,以此希望能够切实地裨益于吉林省乃至其他省份农业、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是保障劳动者切身利益及职业尊严的基础。第一章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统摄性视角,在中国特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它关系着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在大学四年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助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我国传统的婚姻法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在1950年5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我国的婚姻方面纠纷案件等问题的处理提供了现实支撑。在两千多年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科学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性作引导。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来说缓慢,所以进行土地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着
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指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形成至1989年十三届五中全会完成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组织交接后退出政治舞台的一代中央,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