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负载的Ru-Cu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以氧气为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Sio2负载铜钉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以氧气为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钌铜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性能及稳定性,对催化剂进行了动力学的研究,通过多种手段表征催化剂并进行构效关联。论文还对碱金属修饰的2wt%RuOx-5wt%CuOX/Sio2催化剂进行了初步研究。   SiO2负载铜钌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相比于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有较大的提高,在2wt%RuOx-5wt%CuOx/SiO2催化剂上,得到了最大的环氧丙烷(PO)选择性(35.9%)。我们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在反应进行25 h的过程中,丙烯转化率和PO选择性均基本维持不变,该催化剂稳定性很好。   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2wt%RuOx-5wt%CuOx/SiO2催化剂上反应活化能与2wt%RuOx/SiO2催化剂较为相近,而与5wt%CuOx/SiO2催化剂相差较大。在2wt%RuOx/SiO2和5wt%CuOx/SiO2催化剂上,主要的部分氧化产物是丙烯醛,而2wt%RuOx-5wt%CuOx/SiO2催化剂上,主要部分氧化产物为PO。通过考察接触时间对反应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在2wt%RuOx-5wt%CuOx/SiO2催化剂上,丙烯环氧化生成PO和α-氢氧化生成丙烯醛是平行进行的,但是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丙烯醛更易发生深度氧化。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及SiO2负载铜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600-800m2·g-1,但是,分析比表面积和催化剂性能可知,比表面积不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原因。从XRD研究可知,2wt%RuOx-5wt%CuOx/SiO2催化剂中铜和钌以CuO和RuO2形式存在的。从高倍透射电镜研究可知,载体SiO2表面既存在孤立的RuO2粒子,也存在RuO2与CuO相邻近的纳米复合物。认为,RuO2与CuO纳米复合物应该是催化剂性能有很大提高的主要原因。   在2wt%RuOx-5wt%CuOx/SiO2催化剂上添加碱金属后,丙烯转化率会有所降低,但是PO选择性会有很大的提高。修饰阳离子对PO选择性有较大影响,而共阴离子对丙烯环氧化性能的影响不大。但是碱金属修饰后的催化剂的稳定性都很差,随着反应进行,PO选择性显著降低。认为PO选择性的降低是由Cl流失引起的。
其他文献
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不同于单个组分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其在催化、生物传感、表面增强拉曼等分析检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导电聚合物和贵金属的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此情况下对从事编辑工作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记者必须具备
本论文通过等温滴定量热、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6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DHDAB)、N-十二烷基-N,N-二(2-羟乙基)-N-
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是两类十分重要的苯并杂环化合物,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及生物活性,吸引了大量药物学家和化学研究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在综述了近年来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合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合成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新方法:(1)通过调控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与伯胺的反应,可以高效合成3,4-二氢喹唑啉-2(1H)-硫酮衍生物或选择性合成4H-苯并[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