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20是人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它表达在正常人B淋巴细胞表面,但在多数恶性B淋巴细胞表面也呈高表达,因此它是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的理想靶抗原。基于本项目组前期研究获得CD20嵌合抗体TGLA (IgG1κ)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特异性靶向结合、亲和力分析、B淋巴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和荷瘤动物的体内抑瘤等实验,评价了TGLA嵌合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此外,本论文还利用计算机生物信息学的抗原抗体立体结构模建分析系统,对一株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抗CD20鼠源抗体1-28(IgM),进行了人源化改造,分别构建了两种融合蛋白形式的嵌合抗体(IgG型),并分析比较了人q1区对于改造后的工程抗体生物活性的影响。1.抗CD20嵌合抗体TGLA的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免疫共沉淀的结果证实:抗CD20嵌合抗体TGLA可特异性的沉淀出CD20蛋白;并且间接荧光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TGLA可与CD20+细胞系特异性结合。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分析证明:TGLA能够特异性地杀伤恶性B淋巴细胞;应用TGLA治疗荷瘤裸鼠,平均存活期延长了1.7倍。2.抗CD20抗体1-28的结构模拟、改造及结合活性检测在计算机模拟基础上,把鼠源抗CD20抗体1-28(IgM)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和人IgG1的Fc或完全的重链恒定区融合,分别构建了两种工程抗体LH23(VL-Linker-VH-Hγ-Cγ2-Cγ3)和LH1-3 (VL-linker-VH-Cγ1-Hγ-Cγ2-Cγ3)。把构建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证实两种工程抗体均可被抗人IgG抗体所识别;FACS分析证实两种工程抗体都可与CD20+细胞系特异性结合,其中LH1-3与CD20+细胞系Daudi、Raji细胞结合活性明显高于LH23,与同源模建、分子力学方法预测的结果一致。这些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人q1区的刚性结构对于由IgM型改造成的IgG型抗体是十分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