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权的私法构造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具有产生即时性、使用非损耗性和非独占性等的自然属性,其社会属性表现在数据是社会活动产物、人与数据的关系、围绕数据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而法律属性则表现在数据的人格要素和财产利益。在国家数据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争夺数据资源和个人需要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数据的属性决定了数据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安全价值,政府追求数据的社会价值,企业追逐数据的经济价值,个人需要数据的安全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数据利用程度,而安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数据的保护强度。如何平衡数据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利益诉求,是政策和法律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数据的权利归属及其流转显然是基础性问题。因而,有必要沿着概念构造、本体构造、立法构造的私法逻辑,在私法视野下具体从“构造基础”“构成要素”“立法构想”三方面建构数据产权。私法上创设产权有两条不同进路:其一,只要至少有一种法权为基础,则可以形成某种产权;其二,基于财产直接通过法律确认某种事实产权的存在,再通过具体规则设定特定的权能。对于创设数据产权而言,必须考虑到数据是否具有财产性利益,即数据本身是否是财产、数据人格要素是否具有财产利益、与数据有关的权利是否可以成为权利性财产。事实上,数据本身具有财产的效用性、可控性和稀缺性,数据人格要素在商业利用中表现出经济价值,通过数据可携权例证确实存在与数据有关的权利性财产。因此,数据可以产权化,即在私法上构建数据产权是可能的。从权利范式、权利-权力范式、私权-经济范式上看,数据产权的称谓经历了从数据权、数据权利到数据产权的演变。在比较我国形式主义和欧盟实质主义的数据产权内涵基础上,可将数据产权概念界定为:设备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基于数据行为而产生的网络数据,享有使自己或他人在财产性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利。脱离技术条件和社会制度,纯粹从理论上分析会得出数据属于公共产品的假像。在“技术措施”和“支付对价”双重约束条件之下,企业存储的数据是典型的非公共产品,政府开放的数据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网络空间中可被任意获取的数据才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破除数据公共产品论的迷思还需要厘清一点,即便数据作为公共产品,也并非天然否定对数据进行私有产权安排,应该以是否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为判断依据,可以选择是以政府安排还是产权安排来解决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数据符合权利客体的“有用性”“为我性”“自在性”,具有我国民事权利客体的地位,数据可以被具体类型化个人数据和非个人数据两种客体。从劳动投入来看,非人类干预生成的数据的初始产权应该配置给数据生产者(主要是企业),人类干预生成的数据的初始产权应当配置给数据产生者(主要是用户)。不过,无论是从经济效率理论上看,还是就分配正义理论而言,将数据的初始产权配置给用户为最优。有必要摆脱数据产权初始配置时“非此即彼”的思维束缚,数据产权初始配置的最优路径在于,针对不同的主体需求配置不同的产权权能,即针对用户控制数据的需求设立数据控制权,针对企业经营数据的需求设立数据经营权。为了实现用户和企业间的数据产权的权利能力平衡,在设置数据控制权时应以“控制”为权能核心,确立用户对数据的拒绝权、可携权和删除权;在设置数据经营权时应以“经营”为权能核心,确立企业对数据的相对性占有权、生产性使用权、经营活动自主权和增量财产收益权。在数据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则体系中,应当以管制规则为前提、财产规则为主导、责任规则为补充、禁易规则为例外,并将这些基本规则贯穿于数据产权的相关立法,以实现“在追求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风险最小化”的效果。结合《民法总则》对数据的既有规定,可推知数据具有“隐性”民事权利客体地位,在我国当前的民事权利体系中,数据产权应被视为特殊类型的财产性权利,与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处于同一位阶。数据产权单行立法,应遵循利益平衡原则,旨在平衡数据红利(数据利用)与数据安全(数据保护)的利益诉求;还应当恪守“马法之议”原则,约束有关数据产权的立法必须以“必要为限”。从立法的问题导向来看,数据产权单行立法命名为“数据流通与保护法”更能体现数据产权的目的与功能。数据产权在单行法的总则、分则和附则中均要有所体现:总则主要安排与数据产权有关的立法目的和依据、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分则主要明确数据产权的主体与归属、构建数据产权的权能规则、规范数据交易主体及其行为,附则主要安排诸如数据、数据产权、数据控制者、数据处理者、数据生产者、数据处理、数据行为等与数据产权有关的特定法律术语界定。
其他文献
以激光辅助条件下单晶硅的金刚石车削为对象,建立了激光辅助加热的温度场模型,利用COMSOL软件模拟得到单晶硅表面及亚表面的温度场分布;结合激光辅助加热的单晶硅表面测温试验,与温度场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开展了单晶硅激光辅助金刚石车削试验,研究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一定的条件下,激光功率和主轴转速对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切屑形态及刀具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轴转速为2 000 r/min、激光功率32
为提高单晶锗的表面加工质量,减少工件表面的崩碎及微裂纹,采用激光原位加热辅助单点金刚石车削的加工方式对单晶锗进行加工。主要研究了激光原位加热辅助单点金刚石车削工艺和常规单点金刚石车削工艺对单晶锗(111)晶面加工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位错密度及残余应力,分析激光辅助单点金刚石车削带来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数控车床上采用相同切削工艺参数时,相比于常规加工方式,激光原位辅助加工方式的工
硬质合金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及高抗氧化性等优势在航空航天、石油矿山及切削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可加工性能差,使硬质合金的应用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激光加工技术因具有高能、快速、精准等优点可弥补硬质合金上述问题的不足。近年来,激光加工技术在硬质合金制造和改性中取得了显著发展,极大拓展了硬质合金的应用潜力。文本综述了硬质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激光表面改性、激光辅助加工及激光去除加
文章通过对超声振动辅助系统进行研究,研制了超声振动辅助激光堆积装置,并通过实验分析了超声振幅强弱对激光堆积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振动辅助激光堆积加工的加工方式相对于单一的激光堆积加工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难点与重点,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全面科学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研究激光加工参数对Al2O3陶瓷材料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光纤激光器和CBN刀具对尺寸为Φ10 mm×100 mm的Al2O3工件进行了激光辅助车削(Laser-Assisted Machining, LAM)实验。设计4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采用田口方法,以寻求最小表面粗糙度为指标,研究了激光功率P、主轴转速S、进给速度f和背吃刀量ap对表面粗糙度和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经方差分析(Analys
单晶硅在常规车削过程中难以实现高质量表面加工,具有高脆性和低韧性的特点。传统加工方式效率低,容易产生表面及亚表面裂纹。激光加热辅助车削技术通过高温改变单晶硅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材料加工过程中表面/亚表面损伤,抑制微裂纹的扩展,成为加工单晶硅高质量表面的有效方式。本文以激光加热辅助金刚石车削单晶硅的材料加工性能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温度对单晶硅力学性能与塑性变形机理的影响开展相关工作。
目的 分析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8年3月—2022年4月在天津市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检查的6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形态分为ST段抬高组(n=37)及非ST段抬高组(n=23)。对心电图检查特征及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特征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心电图检出急性心肌梗死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中最大的一种,分布在全球2200多种。黄芪在许多国家的传统医学中以及现代医学中都有应用,黄芪在民间医学中的主要用途是因其提取物发挥的疗效。本文将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展开分析,对黄芪药理作用展开概括。
“新零售”是新兴的商业模式,伴随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新零售”在强大的消费群体需求推动下,特别是借助互联网的渠道销售和零接触的便利性优势,实现了突破性快速增长。“新零售”模式下的农副产品社区团购企业,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通过对线下各类农产品进行收购、储存,再由企业的线上平台展开售卖,客户可以对需要的产品自由选择,确认下单后,企业安排人员将物品送至指定自提点,具有灵活性、便捷性、技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