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采用经阴道超声的方法,研究孕早期(11~13+6孕周) NT增厚胎儿的心脏结构,探讨NT增厚与心脏结构异常的相关性,为早期检出胎儿心脏畸形提供可靠方法。 2.方法: 2.1.研究对象选择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在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常规产检发现 NT增厚(NT>2.5mm)的孕11~13+6周胎儿,总共102个病例列为本组研究对象。 2.2.仪器设置 采用飞利浦IU22、美国 GE voluson E8等高档彩超设备,使用高频经阴道探头(4.0-8.0MHZ),应用胎儿保护装置,设置脉冲彩色多普勒发射功率<100W/C㎡。 2.3.超声检查 经腹部常规测量胎儿各生长数据后,经阴道重点检查胎儿心脏,采集胎儿的胸部横切、四腔心、左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等切面,进行二维、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检查。最后经阴道检查胎儿其他部位,排除有无合并其他畸形。 2.4.分析图像 测量并记录心脏面积及周长、心胸比、左右心室内径及两者间比率、主动脉肺动脉内径及两者间比率,记录各瓣膜血流频谱。 2.5.数据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学处理 对检出的可疑心脏畸形胎儿于孕18~24周复查胎儿心脏超声;对引产胎儿进行尸检;对出生后的可疑先心病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与孕11~13+6周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统计经阴道超声在11~13+6不同孕周对胎儿心脏结构的显示率情况,与经腹部检查胎儿心脏的清晰显示率比较,分析NT增厚与心脏结果畸形的相关性,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种类及发生例数,先心病的检出类别、检出率、符合率情况。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本组102例胎儿中,经阴道检查胎儿四腔心、三血管、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各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4.1%(96/102)、77.5%(79/102)、85.3%(87/102)、64.7%(66/102),均高于经腹部检查的52.0%(53/102)、38.2%(39/102)、40.2%(41/102)、27.5%(2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中,四腔心切面在各切面的显示率中均为最高。 3.2.四腔心、三血管、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各切面的显示率随孕周增长而提高,11+0~12+0周(CRL45~58mm)、12+1~13+0周(CRL59~71mm)、13+1~13+6周(CRL72~84mm)的四腔心切面显示率分别为61%、87%、96%,三血管心切面显示率分别为53%、68%、87%,左室流出道切面显示率分别为55%、69%、89%,右室流出道切面显示率分别为37%、59%、82%。 3.3.经阴道检查心脏结构正常的胎儿共93例,检出心脏畸形9例(阳性率为8.2%),漏诊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孕22周复查及出生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证实),检出率90%。9例心脏畸形中,2例在13孕周时自愿终止妊娠,6例在18~24周复查彩超确诊后选择引产,1例继续妊娠至足月后顺产。除了1例11~13+6周诊断为室间隔缺损,18~24周超声复查诊断为法洛四联症的以外,另外8例心脏畸形的18~24周超声复查结果或出生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或引产后病理结果均与11~13+6周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相符。 3.4.心脏畸形与NT增厚的相关性 102例 NT增厚胎儿中,11~13+6孕周检出心脏畸形9例,22孕周时新检出1例,故该组NT增厚胎儿的先心病发病率为9.8%(10/102),远远高于文献报道的普通人群中的5‰~10‰的发病率。 根据NT厚度将102例胎儿分成2.5~3.4mm,3.5mm~4.4mm,≥4.5mm等3组,各组的例数分别为77例、16例、9例,各组心脏畸形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4例,4例,发生率分别为1.3%(1/77)、25.0%(4/16)、44.4%(4/9)。这表明随着 NT厚度的增加,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4.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大大提前NT增厚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时间,对于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NT增厚与胎儿心脏畸形密切相关,NT越厚,先心病的发生率越高,NT增厚可作为预测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超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