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现代财务管理中,投资决策作为其重要的决策之一,不仅对企业经营现金流产生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业绩。同时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且影响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对企业价值的预期。所以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等财务决策前必须考虑投资决策,将投资决策作为财务决策的起点。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仅影响着企业发展和价值,而且影响着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投资、消费、出口历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我国GDP构成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而粗放型增长方式只是片面的追求GDP产值的增加,而忽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以及结构的协调。而且我国长期坚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的财政支出使得我国投资项目成倍增长。伴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扩散,各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都相继的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中国政府也随即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各地政府也随即出台了18万亿的投资计划。在投资项目成倍增长的同时,出现了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之间趋同等一系列的问题,重复投资苗头再次显露。公司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宏观层次重复低效率的投资与微观层次公司过度投资是密切相关的。而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主要表现在投资于并不熟悉的项目,或者投资于其主营业务不相关的项目,甚至投资于各种收益都不理想的项目。根据Lang&Lizenberger(1989)的定义,过度投资是企业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因而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将损害公司价值。但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过度投资损害公司价值,为什么进行投资决策时仍然接受这些项目并实施投资呢?即为什么企业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对过度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主要研究了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现状对过度投资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方案。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第一章导论。这个部分主要阐述四个问题:一是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是研究的思路和内容;三是研究的方法,四是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这个部分主要是引出论文选题的背景和论文的整体框架,为下面的分析做铺垫。第二章文献综述。在这个部分中,分析汇总了国内外的学者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研究。在国外文献综述中,首先对过度投资进行了界定;然后侧重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这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过度投资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过度投资度量方法以及过度投资制约机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以及制约机制与国外有明显差异,所以在国内文献综述中,在对过度投资界定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特殊原因以及相应的制约机制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理论分析。在这一章中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特殊的股权结构,然后从控股股东性质,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为第四章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股权结构与过度投资的实证分析,首先根据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提出假设,借鉴经典的现金流敏感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与其自由现金流的相关性,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同时利用股权结构各个因素来检验其对过度投资制约作用的效果。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对第四章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设想未来的研究方向。三、主要贡献现有文献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研究主要从第一类代理问题出发,侧重分析经理层与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由于经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进行决策时接受了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而损害了股东利益。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所以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存在着经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也存在着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第二类代理问题。而本文侧重是从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股权结构角度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虽然从股权结构角度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学者不少,但是主要是从股权融资偏好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而全面系统从股权结构的各个角度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实证采用分析变量不同,其结果有很大差异。所以笔者希望通过梳理以前学者的研究,通过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得到让人信服的研究结论。在股权结构传统的分析维度中,创新的引入了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来考察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并且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双重代理问题,也将引入了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分离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