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兄弟谣谚探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谚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近年民间文学研究方兴未艾,谣谚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大军,已经进入多元化研究阶段。而作为谣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先唐兄弟类谣谚同样值得关注。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言简单回顾谣谚研究现状,提出选题研究意义及方法。关于中国歌谣俗语的研究,以二十世纪初的民俗学热为起点,现在已进入多元化研究阶段。然而对先唐兄弟类谣谚尚缺少系统的研究,对兄弟类谣谚的共性与个性没有完整的关照。本文希望从整体上对先唐兄弟类歌谣谚进行研究,以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定位,拓展深化歌谣谚语的研究视域。第一次对先唐兄弟类谣谚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全面的考察;揭示兄弟类歌谣谚的特征和规律;对家族类谣谚进行分析;以“文史互证、以诗证史”的方法,从兄弟类谣谚中看先秦至六朝思想史的演变轨迹,观照此期审美情趣的变化。探讨其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意义。第一章内容为三节:一是明确谣谚概念。对歌、谣、谚语、俗语不作过细区分,为着研究的方便起见,取其同,去其异,取谢贵安先生说法:“谣谚是产生于民间、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抒发大众情感并传戒后人、流传于民众之口并具有通俗性、定型性和流行性的语句。它是有别于统治阶级的潜流文化。”二是列举历代主要论者对兄弟关系的看法,梳理古文献中所见的兄弟关系脉络。三是对先唐兄弟类谣谚作定量分析。本文所用材料主要源自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杂歌谣辞》,兼采杜文澜的《古谣谚》,并参考其它书籍作少许补辑,统计唐前兄弟类谣谚数目为九十二首。第二章分析先唐兄弟类谣谚的思想内容。实则涵盖预言类、时政类、品藻类等几类谣谚。预言性谣谚多出现于国家动荡、朝政混乱或改朝换代之时。一类为预测时局的发展和国君的命运;一类为预测朝中权贵及高级官吏的命运;第三类是被有政治企图的人所利用,成为打击政敌的手段。惩恶扬善,是历代人们品评历史人物的标准。讽刺和抨击穷凶极恶、贪赃枉法的统治者,赞扬体恤民瘼、清廉刚正的人物。从先唐兄弟谣谚来看,先秦时期的谣谚几乎只专注于关注政治话题,关注政治人物。入汉以后,品评人物的谣谚多起来,这些谣谚对各类人物的学识、风度、品貌进行评价与估测。第三章论述先唐“兄弟”谣谚文学特质。艺术特色有:叙事抒情,饱含哲理;善用修辞,生动形象;体裁灵活,句式多样;语言简洁,含义隽永。先唐兄弟谣谚里,以龙喻人的谣谚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张氏十龙,儒雅温恭”;“卞氏六龙,玄仁无双”;“五龙一门,金友玉昆”等,据此整理辑录古代著作中出现的“兄弟龙”现象。探讨“龙德”哲学,并剖析其产生原因。一是“龙德”影响。帛书《周易》中的《二三子问》对“龙德”有较为生动详细的描述。二是儒家文化的积极导向与世家大族的家教,和睦敦厚,诗书传家。重视教育、教化,重文崇礼。儒家孝悌、忠恕观念代有传承。三是品评人物的风潮,即事数标榜的品藻方式盛行,如“殷有三仁”、“周有八士”,东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结语部分,总结先秦至隋代社会思想的流变,人们审美情趣的移位等,在先唐兄弟谣谚中都有清晰明确的反映。而且,它承载的政治关怀和道德使命,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其他文献
<正>期缴业务是代理保险业务中的高效业务,要做好窗口的期缴销售,应做到以下六个要点。一是培训必须做。期缴销售不同于趸交,产品的保障、交费方式、利益演示等都需要向客户
<正>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于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是其性质所决定的。做为地方法人的城市商业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天然的与地方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同
介绍数字卫星地面站的设备,以及在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体会。
<正>近年来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导致了韩式服装在中国的流行,一股韩流的时尚风潮在中国刮起,追随时尚潮流的少男少女们被韩流深深的吸引着,而正在走入婚姻殿堂的新娘们也在追求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需要掌握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土壤侵蚀分区为基础的水土流失调查高效可靠。在研究比较以往土壤侵蚀分区方案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中国的
三维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能够根据水体中有机物的荧光性质对荧光组分特征、种类进行区分。大量原始数据以及常规的手工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着该方法的广泛应
采矿方法选择中存在着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如何科学地进行取值的问题。为了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取值的科学性,本文提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来推测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河北省承德县,人们还使用传统的秸秆处理办法,就是在地里进行秸秆焚烧,燃烧后灰烬可以作为明年玉
近年来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是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分配失衡的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间教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