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人的自然观影响着人的劳动观念,而人的劳动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和生态问题密切相关。马克思提倡的是合乎生态的劳动,批判的是破坏生态的异化劳动。因此,研究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生态内涵,对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危机的严峻性引起生态学家的关注,并促使他们寻找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被视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而饱受诟病,与此同时,马克思的自然观因为被视作“人类中心主义”而受到生态学家的批判。批判主要集中在两点:1.马克思忽视自然的价值;2.马克思主张人对自然的支配。批判的核心问题就是马克思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马克思一直立足于劳动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成为对生态学家进行回应的关键。为此必须考察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并且对其中蕴含的生态内涵进行解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2.劳动是人的尺度与自然界尺度的和谐统一;3.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基于此,对生态学家的批判作出回应,分别是:1.马克思强调自然的优先地位VS马克思忽视自然的价值;2.马克思强调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VS马克思主张人对自然的支配。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证明了马克思的自然观并不是单纯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结合,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然而,这是马克思理想状态的劳动,事实却是,在马克思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生态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指明了化解生态危机的出路。马克思提倡的是一种合乎生态的劳动,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迪;而马克思对生态危机真正根源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生态本性的揭露,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