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如何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是我们党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妇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妇联组织的生存发展面临的,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
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被党赋予“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政治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5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的妇女组织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妇联组织具有在全国按层级模式建立起来的纵向组织体系,也有以团体会员为联结纽带的横向组织体系,因此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妇女组织。因此,妇联组织联系群众比较广泛,对群众的情况比较了解,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在推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妇联组织一方面要为妇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舞台,切实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和发展的成果解决妇女前进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广大妇女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有鉴于此,对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理论上探索妇联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从和谐社会的概念内涵、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历史发展、基本特征等方面着手,结合上海市徐汇区妇联组织的工作机制及运作现状,针对妇联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方面,研究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妇联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探索校正妇联组织不适应当前新时期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展望妇联组织今后的发展。从而使妇联组织更好的发挥协同社会各方的优势,团结、凝聚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