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族的族群记忆——从体化实践到刻写实践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jjf_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试图通过对壮族族群现存的为族群或族群中的大多数所共享的记忆形态的历史性考察,以壮族族群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延续为背景,探讨在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变幻中,壮族族群的集体记忆经历了怎样的传递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族群的自我表象施加了怎样的影响,从而为壮族族群自我认同的历史现状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   壮族的族群记忆根据记忆传递媒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身体化的记忆与刻写的记忆。在壮族族群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记忆形态或者强化着族群的自我记忆,或者消解着族群的自我认同。   在族群记忆的早期,即由先秦到隋唐时期,壮族族群生活在没有自己的文字符号的文化环境中,人的身体成为传递记忆的主要媒介,在跨文化的生存背景下,身体的记忆成为族群记忆的主要形态,对族群记忆的存续起着存续和维护作用。   在族群记忆的后期,即由唐宋到明清、民国时期,随着壮族族群文字的发明和传播,刻写记忆在族群记忆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刻写的记忆以身体记忆前所未有的效率促成了族群自我表象的形成。由于壮族文字的先天不足,加之强势文化对族群记忆的改造,刻写记忆又在后期对族群的自我意象产生了消解。   但是,由于壮族族群长期形成的以身体为媒介的传递方式并未因为文字的发明而中断,强势文化对族群的改造被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壮族的族群记忆虽然产生了局部的偏移,认同感有所减弱,但基本上得到相对完整的延续。
其他文献
构建合理的社会秩序是法律的目标之一,而公正(正义)也是法律永恒的价值目标,但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有所侧重的。当维护公正(保护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公益诉
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全球化所衍生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关系既带来正面影响也带来负面影响。由于中国是
现代的民事诉讼制度皆采证据裁判原则,因此,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以及裁判的最终做出,必须以证据作为基础,证据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居于核心地位。正因如此,英国学者边沁
农民工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目前,农民工群体具有收入微薄、福利待遇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身份特殊、地位尴尬的特征。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