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主义叙事策略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出生于新西兰的英国短篇小说家,她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核心人物,是英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单独以短篇小说成名的女作家。 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她的作品以“无情节”形式、宁静清新的细节以及“诗化散文”而著称。她的短篇小说有多样的风格,象一束混合的花,又象一组画,相互辉映,呈现出一种有机的和谐的美丽。 本文旨在探讨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叙述策略。以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策略为切入,在文本诠读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日记、生平、书信和文艺评论,以相关叙事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例证、对比等方法,来探究其叙述策略和所表达主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其叙述策略的诸形成因素。 首先,曼斯菲尔德通过不断变换视角,以及自由间接引语等创新叙事技巧的运用,溶入角色的内心,成功地描述人物的话语——用他们自己的话表达他们的感觉和思想,而不只是一个权威的叙述者的话语,使读者接近人物的心理世界,并且能多角度地观察其作品中的人物,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移情的效果。她作品中的事件不是被陈述,而是自行发生。 其次,曼斯菲尔德还擅长时间的错综复杂的安排,她不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而是按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来安排。在她成熟的作品中,其创新的时间处理可分为两种:一是块状叙事结构,即小说各部分仍用线状时间顺序串联在一起,但这条时间线本身毫无意义,各个片段以空间顺序排列,彼此之间没有确定的时序关系,它们连在一起的基础是语义,或者说是一种主题或某种情绪。二是迂回叙事手法,即找好一个中心点作为现在,然后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围绕这一点来回的前后推移,从而形成一种旋转式结构,然后又回到中心点上。故事在时间空间上变换较大,过去、现在和将来常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还有,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不追求故事的曲折和情节的完整,而着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侧重细节的描写,以营造环境渲染氛围,从而达到与人物内心的融合。而且,她的作品中,许多细节往往本身具有象征意义,从而有助于作品主题的深化。 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策略起源于文化传统,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尤其一些哲学思想的启迪。如弗罗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绵延”即“心理时间”等概念对其叙述模式及内容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有才华的小说家之一, 1895年,小说《红色英勇勋章》的出版使其一夜成名。这部小说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顶峰,被誉为是一部描写美
生殖是人类生存延续的永恒主题,但由于近代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生命之源的产生发生障碍,为了生殖过程的延续,辅助生育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日新月异,通过改进
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3种典型木材腐朽菌为试验材料,采用TRAP分子标记的手段,针对5种木质素与纤雏素相关酶基因LiP、MnP、Lac、CBHⅡ、CDH设计引物,初步分析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育界同仁都非常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且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是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中非经典读物的阅读尚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概
石元春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国内外著名的土壤学家,在土壤形成的地学条件、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易溶盐积聚规律和古地球化学过程、我国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及
目的通过血清三联筛查法和无创DNA检测法两种方法,开展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工作,比较两种方法的筛查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将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3 083
以融媒为介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具有时代色彩和使命的新课题,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内在要求.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