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出生于新西兰的英国短篇小说家,她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核心人物,是英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单独以短篇小说成名的女作家。 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她的作品以“无情节”形式、宁静清新的细节以及“诗化散文”而著称。她的短篇小说有多样的风格,象一束混合的花,又象一组画,相互辉映,呈现出一种有机的和谐的美丽。 本文旨在探讨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叙述策略。以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策略为切入,在文本诠读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日记、生平、书信和文艺评论,以相关叙事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例证、对比等方法,来探究其叙述策略和所表达主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其叙述策略的诸形成因素。 首先,曼斯菲尔德通过不断变换视角,以及自由间接引语等创新叙事技巧的运用,溶入角色的内心,成功地描述人物的话语——用他们自己的话表达他们的感觉和思想,而不只是一个权威的叙述者的话语,使读者接近人物的心理世界,并且能多角度地观察其作品中的人物,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移情的效果。她作品中的事件不是被陈述,而是自行发生。 其次,曼斯菲尔德还擅长时间的错综复杂的安排,她不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而是按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来安排。在她成熟的作品中,其创新的时间处理可分为两种:一是块状叙事结构,即小说各部分仍用线状时间顺序串联在一起,但这条时间线本身毫无意义,各个片段以空间顺序排列,彼此之间没有确定的时序关系,它们连在一起的基础是语义,或者说是一种主题或某种情绪。二是迂回叙事手法,即找好一个中心点作为现在,然后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围绕这一点来回的前后推移,从而形成一种旋转式结构,然后又回到中心点上。故事在时间空间上变换较大,过去、现在和将来常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还有,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不追求故事的曲折和情节的完整,而着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侧重细节的描写,以营造环境渲染氛围,从而达到与人物内心的融合。而且,她的作品中,许多细节往往本身具有象征意义,从而有助于作品主题的深化。 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策略起源于文化传统,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尤其一些哲学思想的启迪。如弗罗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绵延”即“心理时间”等概念对其叙述模式及内容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