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出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不能掌握出口产品的核心技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是“以价取胜”,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研究表明,一国技术进步不仅与本国的研发资本有关,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也是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选取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研究,这对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回顾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创新、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可以发现,国际贸易中的信息交流、中间品贸易及南北贸易模式下的模仿是贸易促进技术进步,乃至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从相应的实证文献回顾来看,有关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主要在发达国家间展开,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较少。我国学者关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与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较不全面,结论也不太一致。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除了第1章导论和第2章的文献回顾部分,本文其他章节的研究内容和观点分别如下:
本文第3章对我国进口贸易和技术进步的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主要对进口贸易结构和方式,如中间品、资本品和最终消费品及不同技术类别产品的进口,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口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关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从技术进步的含义、途径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1992年以来,从进口贸易结构和技术类别分别来看,我国中间品和中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占比最高,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的40%左右;进入21世纪后,我国技术进步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第4章使用国家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全面对比了中间品、资本品和最终消费品以及不同技术类别产品,即基于进口结构的研发外溢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我国不同类别产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与其他金砖成员国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品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与其技术类别有关,仅有中高技术类别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能产生技术促进作用,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还受贸易方式的影响。与其他金砖成员国比较来看,不同类别产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我国及其他金砖成员国的技术促进作用不同。
本文第5章使用省区(省份和区域)和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全面对比了不同类别产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各省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以各省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作为影响进口贸易研发外溢效应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是各省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并且对东部区域的技术促进作用最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研发外溢和技术进步,并且对西部区域的阻碍作用最大。由于中间品进口占比最高,行业层面主要验证了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比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方式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一般贸易方式下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大于加工贸易方式。
第6章为研究结论和展望。为更好地发挥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结论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要加强对资本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品的进口,重视对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吸收能力;要不断重视高技术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支出结构,从加工制造大国向加工制造强国转变;由于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利于对技术的模仿吸收,因此我国应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应用严谨正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基于进口产品的类别或结构,对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我国不同类别产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资本进行测度,并从国家、省区和行业层面对不同类别产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进行了全面研究。国家层面研究了我国与其他金砖成员国不同类别产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省区层面加入了各省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进口贸易研发外溢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行业层面研究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下中间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据此得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