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河街组沙一~沙三段是淀南地区勘探主要目的层,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逐渐转向了岩性地层等隐蔽性油气藏,迫切需要更精确的沉积相展布和砂体分布的研究成果。层序地层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建立更为精确的等时层序地层和岩相格架,并将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放在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进而达到更有效地预测储层分布、储盖组合等目的。为此,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大量的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模式,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沉积体系的展布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成因砂体的储集特征,进而明确该区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指出油气勘探有利方向。在古近系不同级次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系统划分了沙河街组沙一~沙三段各级层序界面和层序,将古近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通过对重点井和地震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相应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及断层坡折与沉积坡折两种层序地层模式,厘定了沙一"尾砂岩"在体系域归属上的问题,并被勘探实践所证实。综合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等分析,确定了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以及风暴-滩坝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细分为6个亚相,21个微相,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沉积相模式。其中风暴-滩坝沉积在该区是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油气预测价值。通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的空间组合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层序、沉积体系域对砂体发育分布的控制因素:砂体发育受到层序发育的控制,高位和湖侵体系域砂体发育,低位域砂体不发育,在平面分布上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古地形、物源补给及气候。根据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及层序控制下的生储盖组合特点,综合研究区内构造样式以及油气运移特点,总结了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提出了不同类型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的有利区,为勘探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