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蜂子体外抗HSV-1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感染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有数据显示,近60%的传染疾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截止到目前,全世界被人类发现的病毒已经超过3000种,并且不断有新的病毒品种或者变异品种被发现。然而,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的药物,由于病毒的耐药性以及药物自身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很不理想。因此,不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病毒天然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地蜂子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三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及其变种中华三叶委陵菜P.freyniana Bornm.var.sinica Migo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地蜂子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独特的抗带状疱疹病毒作用尤为突出,颇具开发价值。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地蜂子总提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将该浸膏溶于水中,滤过,滤液上样于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然后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得到20%、40%、60%及95%乙醇流分段,各流分段回收乙醇,残渣挥干溶剂备用;同时采用明胶去鞣质的方法,分别处理地蜂子乙醇提取物、各流分段,得到总提物去鞣质部位、乙酸乙酯去鞣质部位以及地蜂子总提物鞣质部位。通过MTT法测定各组分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确定各组分的安全剂量;运用CPE观察和MTT法测定地蜂子各组分对HSV-1的综合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各组分抗HSV-1病毒筛选。结果表明,地蜂子总提物具有明显抗HSV-1病毒的作用,其治疗指数(TI)为15.13,具有很好的抗HSV-1病毒活性,且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总鞣质部位TI为6.02,说明具有明显抗HSV-1病毒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乙酸乙酯部位20%乙醇组分及40%乙醇组分的抗HSV-1病毒活性较好,其TI分别为5.54、5.84;乙酸乙酯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其TI为2.54;其余地蜂子各组分抗HSV-1活性均不明显。通过设置直接杀灭病毒组、抗病毒吸附组和抗病毒生物合成组,对地蜂子提取物抗HSV-1病毒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地蜂子提取物具有很强的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说明地蜂子提取物中含有破坏病毒结构的成分;对HSV-1病毒的抗吸附作用均强于抗HSV-1病毒生物合成作用,说明抗病毒作用可能发生在病毒作用的早期阶段。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不断积累导致信息泛滥,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及时有效的提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获得用户想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课题。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简称DNS)是Internet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整个互联网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年来,黑客将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简称D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