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乙型脑炎是一种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南亚地区,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之一。JE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库蚊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猪和野生水禽是JEV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中猪是JEV在自然界的主要扩增宿主。不同于人和马会出现致死的脑炎症状,商品猪感染JEV症状通常不明显,怀孕母猪会出现死胎和流产,公猪会出现睾丸炎等繁殖障碍症状。JEV NS1蛋白是病毒感染和传播过程中重要的非结构蛋白之一,JEV NS1’是病毒翻译过程中核糖体-1移码产生的,在NS1的C端延伸了 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55 kDa。研究表明,NS1’蛋白和NS1蛋白有着相同的细胞分布,NS1’蛋白与病毒的毒力密切相关。缺失NS1’蛋白表达的JEV突变毒株对小鼠神经侵袭性降低。表达NS1’蛋白的突变株rJEVSA14-14-2 A66G比不表达NS1’蛋白的JEV减毒活疫苗株JEVSA14-14-2在小鼠上显示出致病性增强。猪的扁桃体由一组淋巴上皮组织构成,能够参与局部和系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JEV可在猪扁桃体中长期存在,可能是猪持续感染和带毒的原因之一。有文献推测扁桃体持续带毒可能与JEV的仔猪口鼻直接接触传播相关,但JEV感染猪扁桃体的细胞嗜性仍未知。本试验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组化试验,发现JEV感染猪的软腭扁桃体为病毒抗原阳性,其中病毒阳性细胞为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还发现了 NS1’蛋白的表达对于JEV的全身分布有促进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JEV感染仔猪扁桃体的细胞嗜性研究实验前期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猪软腭扁桃体中JEV感染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滤泡的周边和弥散淋巴组织中,JEV抗原阳性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淡,推测为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了进一步确认JEV感染仔猪扁桃体的细胞嗜性,对免疫组化试验中鉴定为JEV抗原阳性的软腭扁桃体进行免疫荧光组化试验。通过CD11b、CD163和MHCⅡ三种细胞表面标志与病毒抗原共定位,进一步鉴定JEV阳性细胞主要为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外,JEV感染仔猪后,JEV感染的猪软腭扁桃体淋巴滤泡内MHCⅡ抗原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淋巴滤泡周边。通过iNOS、TNF-α和CD172a三种细胞表面标志与病毒抗原共定位,进一步鉴定了仔猪软腭扁桃体组织中JEV偏嗜的树突状细胞主要为常规树突状细胞2类。这些发现为后期研究JEV在扁桃体中的持续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2.差异表达NS1’蛋白的JEV毒株感染仔猪的组织和细胞嗜性研究本试验使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不表达NS1’蛋白的rJEV SA14-14-2株、恢复了NS1’蛋白表达的突变株rJEV SA14-14-2 A66G和天然表达NS1’蛋白的野毒株JEV NJ2008感染仔猪后固定的组织样品(小脑、丘脑、大脑、脊髓、软腭扁桃体、肺、肾脏、回肠),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试验,对病毒感染仔猪全身各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初步探究NS1’蛋白对于JEV毒力和病毒全身分布情况的影响。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不表达NS1’蛋白的rJEV SA14-14-2株不感染仔猪软腭扁桃体,恢复NS1’蛋白表达的突变株rJEVSA14-14-2A66G表现出和野毒株JEVNJ2008感染仔猪软腭扁桃体一致的细胞嗜性,主要感染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了探究差异表达NS1’蛋白的JEV毒株在仔猪体内的组织嗜性差异,将各组仔猪组织和器官样品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证明,不表达NS1’蛋白的rJEV SA14-14-2株只感染仔猪脊髓中的大神经元。而恢复表达NS1’蛋白的突变株rJEV SA14-14-2 A66G在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感染大脑和丘脑的椎体细胞、脊髓中的大神经元;在肺脏中主要感染肺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支气管附近的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在回肠中初步推测为感染小肠腺中的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突变株和天然表达NS1’蛋白的野毒株JEV NJ2008有着相似的组织和细胞嗜性。在肾脏中未发现明显的JEV感染。对比rJEV SA14-14-2 A66G株和rJEV SA14-14-2株在仔猪体内的分布情况,初步证明了 NS1’蛋白可以促进JEV在仔猪体内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