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造相关的碳排放量已超过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减少建筑的碳排放己成为发展的趋势,对建筑碳排放的研究也势在必行。但当前建筑碳排放的核算方式较为复杂,需要大量数据库进行支撑,在低碳建筑设计实践中难以有效利用。本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6YFC0700201),旨在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核算及预测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的方式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核算范围、清单模型、活动分析和数据来源等,并讨论了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性和核算范围。同时,引入了对部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梳理和运行能耗模拟软件的分析讨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环境影响清单数据确定了主要能源、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方式和施工机械设备的碳排放系数。将建筑生命周期划分为建材生产、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解回收等四个阶段,并确定了碳排放核算模型。同时,也给出了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随即对207栋天津市住宅案例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发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在30~60 kgCO2/(m2·year)之间,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营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可分别占到13%~25%和75%~86%。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在300~550 kgCO2/m2,其中钢材、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占比在80%以上。针对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结果,先采用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了建筑材料碳排放的显著影响设计变量,然后分别使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针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结果,则先采用散点图、共线性诊断等进行简单分析,再使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弹性网络对设计因素进行筛选并确定了12个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解释变量,随后使用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多层感知器及支持向量机分别构建了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本文基于较为完善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实现了对建筑碳排放量的预测研究。本文研究成果既为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估算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提供了可能性,也将为后续其他建筑碳排放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