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2003年苏州市人口流动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本地人和外地人角度分析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研究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推进。第一、设计对本地人和外地人社会距离进行有效测量的博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和反转的社会距离量表。第二、从本地人和外地人双向对社会距离进行全面分析,弥补以往单向度社会距离研究之不足。第三、将弱关系网络引入社会距离分析,从社会网络角度对社会距离进行分析的阐述。第四、采用逐户列举人数建立的抽样框,多阶概率比的抽样方法,降低抽样框的误差对样本代表性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社会距离是不对称的,外地人感受到的社会距离比本地人对外地人的社会距离更大,更集中。本研究受移民研究的多层次范式启发,从社会地位、社会空间、社会网络三个角度提出并验证了下列四个研究假设。假设一、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距离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女性的社会距离比男性更大,更集中。本地人的社会距离与教育水平、职业声望呈负相关,外地人的社会距离与收入、住房满意度呈负相关。弱势群体由于在社会中受到压抑更多,他们的社会距离相对更大。假设二、居住空间表达了政治经济秩序对社会距离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证明,比较居委会和村委会两种社会管理方式,居委会管理下的外地人感受到的社会距离更大,村委会管理下的本地人对外地人的社会距离更大。居住形态、外来人口聚居情况也对社会距离产生影响。假设三、工具性关系缩小了社会距离,情感投入关系也缩小社会距离。研究证明,工具理性关系与社会距离负相关。弱关系网络中的投入情感对本地人社会距离没有影响,但减少了外地人的社会距离。假设四、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和社会距离负相关。数据分析证明,关系网络规模越大,社会距离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