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又是影响干旱区新垦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它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高产稳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以克拉玛依新垦绿洲农业开发区为例,对研究区土壤水分盐分的运动及其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如下:
(1)开发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平均含盐量由开发前的3.07g/kg降低到现在的2.09g/kg,表明在合理的耕种制度下,研究区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总体上有明显下降。
(2)研究区地下水位有较明显著的抬升趋势。2005年与2006年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平均值总体上均是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的,2005年生育期内地下埋深均值为8.8m,2006年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均值为6.4m。
(3)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棉花地和打瓜地土壤含盐量降低程度相对于玉米和苜蓿来说比较明显;玉米、苜蓿等须根系作物由于根系短而密集,其蓄水能力较强,所以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
(4)在滴灌条件下,由于受到薄膜覆盖作用的影响,水分不仅不易蒸发,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携带着盐分逐渐向下运动。因此,使得表层土壤不易返盐;漫灌能给土壤带来大量的水分,但更多情况下由于研究区蒸降比较大而使盐分又随着水分的强烈蒸发作用再次到达地表。因此,滴灌比漫灌有节水和压盐的作用。
(5)开发年限的不同对开发区土壤水盐的运动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分析表明:在种植制度和灌溉方式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随着开发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并且降低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是先快后慢;水分含量随着开发年限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土地开发的时间越长,土壤的含盐量则会逐渐降低,含水量则相对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