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因素是影响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近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13.32%迅速上升至18.70%。而根据联合国的预测,这一人口比重将在2025年上升至20%,到2050年进一步上升至35%~40%的高位。人口老龄化将会对经济运行全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冲击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发展劳动力替代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然而,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内实体投资低迷、企业要素结构升级缓慢等挑战,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企业是否会面临某些因素阻碍其利用资本代替劳动,从而影响要素结构升级呢?与此同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支撑,但是老龄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从而影响创新能力尚未有明确的答案。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实向虚”现象,在微观层面表现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那么人口老龄化是否加剧了这一趋势呢?此外,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自2016年以来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那么人口老龄化是否加剧了企业资金的外流呢?这些重大现实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背后的驱动因素。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展开分析,并尝试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集中探讨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对微观经济主体、特别是实体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从微观企业视角深刻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为当前出现的一些经济现象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另一方面,也将为国家制定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如何“稳定制造业投资”、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等提供经验证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现如下:首先,本文从企业资本劳动比的视角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会改变要素结构、通过资本替代劳动来进行应对,但不同企业对人口老龄化做出的反应及其原因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人口老龄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劳动比,但资本劳动比的上升并不一定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在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中,人口老龄化促使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替代劳动,但在规模较小和融资约束程度较为严重的企业,人口老龄化并没有显著提高其固定资产投资,只是缩小了其劳动力雇佣规模,说明企业规模和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要素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口老龄化主要促使企业利用资本替代低技能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资本替代劳动效应在生产率水平较高、非出口企业中更为显著。其次,为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潜在影响,本文利用2010~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讨论了老龄化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效应,并分析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如果老龄化程度从样本期中位数的9.54%上升至最大值的15.16%,则会使得企业的研发强度下降0.50%左右,约占研发投资强度均值的12.5%。这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很可能会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提升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对研发投资形成挤出效应,同时也减少了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进而降低研发投资强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影响在劳动密集型、非国有、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大。再次,本文观察到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阶段,而这两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老龄化程度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如果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0%,则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将会增加10%左右。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单位工资的产出效率,这会提高企业在国内投资相对于在国外投资的成本、降低企业获得的利润水平,从而提高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并且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水平偏低和非国有企业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更大;同时,如果企业的负债率较低、成长性较好和盈利能力强,则该影响效应也更加显著。最后,本文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角度,利用2007~2017年A股上市非金融类企业样本,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脱实向虚”(微观层面即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本文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提高了非金融类(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重,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金融化的水平会上升0.28个百分点左右,这可以解释中国2013~2017年企业金融化水平上升幅度的22%左右。同时,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影响在非国有、盈利能力较弱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实体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差异、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是企业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冲击时将资金更多地配置于金融资产的重要驱动因素。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了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目前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国际贸易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宏观方面的影响,而本文以微观企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当前中国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变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而目前尚未有文献对该问题做出系统性研究。本文尝试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视角丰富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第二,拓展了经济“脱实向虚”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成因研究。当前,关于企业金融化或经济“脱实向虚”成因的文献中,学者们主要从金融体制、企业盈利压力、股权结构以及“高管”背景等方面进行解释,而本文从人口结构转型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展开分析,为深入认识人口老龄化与资源配置扭曲带来的经济“脱实向虚”,及其所造成的潜在风险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同时,关于企业OFDI动机的文献中,主要侧重于讨论避税、获取自然资源和技术溢出以及利用东道主的市场潜力等方面,本文的研究则是以人口结构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这可以为深入认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第三,完善了人口老龄化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机制分析。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冲击,不同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的能力和意愿存在差异,本文通过企业规模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角度分析了制约企业利用资本替代劳动的因素。同时,本文主要从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获得的政府补助减少等机制解释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研发投资的负面影响,从而对现有的研究结论提供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