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和草地外源有机碳输入对红壤微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来源 :南昌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1%,该区域是南方红壤侵蚀的典型代表。长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促进了侵蚀地土壤结构与功能的大幅改善。土壤微团聚体作为土壤最基本的物质及功能单元,在土壤养分供应、转化及保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作为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主要胶结剂,对微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红壤侵蚀退化地恢复过程中林地和草地外源有机碳输入对红壤微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对于探讨土壤微团聚体有机碳的固定、吸存机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螺溪林场亚热带红壤森林恢复长期定位试验基地,选取研究区内木荷林地及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定位实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野外定位实验在木荷林地设置保留凋落物+保留根系+保留菌根(L+R+M)、凋落物加倍+保留根系+保留菌根(2L+R+M)、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保留菌根(NL+NR+M)、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菌根(NL+NR+NM)、去除凋落物+保留根系+保留菌根(NL+R+M)等5种处理,每个处理重复5次;在自然恢复草地设置保留根系+保留菌根(R+M)、去除根系+保留菌根(NR+M)、去除根系+去除菌根(NR+NM)等3种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所有处理的原状土样在室内分离出3个粒级(0.05-0.2 mm、0.02-0.05 mm、<0.02 mm)土壤微团聚体,测定其内部颗粒组成、总有机碳、结合态有机碳(钙键、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碳)等指标,结果如下:(1)木荷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微团聚体颗粒组分布呈现相似规律,优势粒径级别是<0.02 mm,随着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粒径增大,其颗粒组分占比相应减少。在木荷林地中,凋落物加倍减少了<0.02 mm粒径微团聚体占比;去除凋落物减少<0.02 mm粒径微团聚体占比,提高0.05-0.2 mm粒径的占比;去除根系未导致<0.02mm粒径微团聚体占比减少;隔离菌根导致<0.02 mm粒径微团聚体占比减少,0.05-0.2 mm粒径占比小幅上升。在自然恢复草地中,去除根系减少<0.02 mm粒径微团聚体占比;隔离菌根增加0.05-0.2 mm粒径微团聚体占比。(2)就土壤微团聚体总有机碳(TOC)含量而言,木荷林地在各粒径均大于自然恢复草地,且TOC含量优势粒径均为<0.02 mm。在木荷林地中,凋落物加倍后土壤微团聚体0.05-0.2 mm粒径TOC含量小幅提高;凋落物去除后土壤微团聚体各粒径TOC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去除根系提高<0.02 mm及0.05-0.2 mm粒径下土壤微团聚体TOC含量;隔离菌根处理在<0.02 mm及0.05-0.2 mm粒径下土壤微团聚体TOC含量均小于不隔离处理。在自然恢复草地中,去除根系处理在土壤微团聚体各粒径下TOC含量均小于不去除处理;隔离菌根处理降低<0.02 mm粒径下土壤微团聚体TOC含量。(3)木荷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中土壤微团聚体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变化呈现相似规律,优势粒径是<0.02 mm,微团聚体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随微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增大。在木荷林地中,凋落物加倍后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并未有显著提升;去除凋落物导致两种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均下降;去除根系导致两种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均下降;隔离菌根导致土壤微团聚体Ca-SOC含量小幅下降,Fe(Al)-SOC含量无明显变化。在自然恢复草地中,去除根系导致土壤微团聚体两种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均小幅下降;隔离菌根导致土壤微团聚体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小幅下降。(4)木荷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中,土壤微团聚体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碳/总有机碳含量比值(Fe(Al)-SOC/TOC)均高于钙键结合态有机碳/总有机碳含量比值(CaSOC/TOC)。在木荷林地中,加倍凋落物导致土壤微团聚体在0.02-0.05 mm粒径两种结合态有机碳/总有机碳含量比值均不同程度上升,<0.02 mm、0.05-0.2 mm粒径CaSOC/TOC比值及Fe(Al)-SOC/TOC比值下降,且0.05-0.2 mm粒径下结合态有机碳/TOC比值小于其他两种粒径;去除凋落物导致三个粒径下结合态有机碳/TOC比值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且0.05-0.2 mm粒径下结合态有机碳/TOC比值小于其他两种粒径;去除根系导致土壤微团聚体结合态有机碳/TOC比值升高;去除菌根导致土壤微团聚体结合态有机碳/TOC比值均降低,且在<0.02 mm粒径微团聚体结合态有机碳/TOC比值变化幅度最大。在自然恢复草地中,去除根系导致土壤微团聚体结合态有机碳/TOC比值升高;去除菌根导致土壤微团聚体Ca-SOC/TOC比值小幅下降,0.02-0.05mm粒径微团聚体Ca-SOC/TOC比值变化幅度最大,三粒径范围下微团聚体Fe(Al)-SOC/TOC比值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0.02-0.05 mm粒径微团聚体Fe(Al)--SOC/TOC比值变化幅度最大。(5)不同粒径对微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顺序表现为:<0.02 mm>0.02-0.05 mm>0.05-0.2 mm。综上所述,凋落物、根系及菌根等外源有机碳的输入有利于促进红壤侵蚀退化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土壤微团聚体有机碳的固定以及吸存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对于南方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增强,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近10年来加入民主党派的同志已经逐步成为中坚力量,各党派的组织结构发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空间范围。国家通过设定生态红线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仍高度重视,生态红线已成为国家完成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底线”。沈阳市作为东北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存在较多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如土地退化、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互联网作为时代发展的新兴产业正在引领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作为互联网的基础科技和支持性产业,电信业与互联网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互联网社会化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电信业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互联网更加便捷高效。研究电信业势必将在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辩证地剖析,而不能单一地探讨电信业的兴衰。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电信业亟需转变战略发展方向,提升产业经济效能。借鉴战略相关基础理论,以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电
劳资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衍生品,体现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于现有分配方式的歧异和矛盾。在我国,劳资冲突的出现起源于改革开放以及市场化分配方式的确立,并随着开放程度的深化
本文针对边云协同的跨域环境下多目标资源调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考虑时间、负载和经济花费等指标的边云协同资源调度模型,并采用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实现边云协同资源调度优化方案。首先,建立边云协同的多目标资源调度模型,降低资源调度的延迟,解决负载不均衡的问题,以及以往将数据调度到云计算中心浪费资源的问题。将经济花费、负载均衡和完成时间三方面抽象化带入模型的适应度计算函数,建立边云协同的资源调度模型。
实际工程问题中广泛存在着需要考虑的不确定性因素,它们会对模型结构响应产生相应的不确定影响。定量评估不确定性因素对模型响应的影响对于模型评价、模型修正尤为重要。全局敏感性分析(GSA)作为一种不确定性评估手段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当下对于复杂结构模型的GSA应用普遍是基于代理模型配合方差法进行的,代理模型有时无法准确对原模型进行充分描述,而方差法存在计算量大的缺点。与此同时,建筑结构参数通常变异系
本文应用反应量热技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对双氧水氧化法生产N-甲基氧化吗啉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采用同步热分析仪(STA)在氮气气氛中,对不同升温条件下N-甲基氧化吗啉自分解放热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甲基氧化吗啉在180℃开始分解;结合高等热动力学分析软件(AKTS)对同步热分析系列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热动力学参数,包括反应活化能最大161.56 k J/
女性在生育后的母亲角色和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角色会有一定的冲突,本文关注儿童的托育照料问题对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一方面补充了隔代照料对女性就业质量方面的影响及其路径,另一方面分组分析了隔代照料起作用的孩子年龄阶段,比较了市场照料和隔代照料的影响,最后还考察了现有文献未考虑的隔代照料长期效应。首先,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四期混合截面数据,采用扩
钢索在索杆张力结构、斜拉桥和悬索桥等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索杆张力结构,其刚度主要来源于预应力对几何构造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设计时对各索杆的尺寸和预应力进行精确计算。对于斜拉桥、悬索桥结构,也需要准确控制拉索的受力和尺寸,使桥梁的受力分布合理,满足其性能要求。由于钢索在长期承受外力的作用下,其应变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变化,产生蠕变应变与相应的应力松弛,从而影响结构的性能。因此,研究钢索的长期蠕变性能
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是用于指导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十分重要的文本依据。由于深基坑工程本身就具有岩土力学性质复杂、地下水对土体影响大、环境影响因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