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延续至清末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中用以娱乐宾客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入又入巷陌平康;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爱玩的一种传统游戏。投壶游戏,器具不易损坏,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学,不受场地、年龄、人数的限制,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阶层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其中,它动作轻松自然,趣味性强不易疲劳,柔和缓慢,是一项适合大众的趣味性很强的新兴运动项目,同时兼顾着休闲性、娱乐性、游戏性、竞技性,具有娱乐功能、修心养性、教育教化的功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壶游戏凝结了中国深厚的传统礼仪文化。伴随着我国的“文化自觉”,投壶也开始在一些地区出现。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重新认识中国投壶文化以及投壶的兴衰历程,既是投壶文化自觉的需要,也是投壶在当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对投壶游戏知识的挖掘、整理,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有其必要的,也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投壶游戏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部分是对投壶兴衰的原因分析。第三部分,首先对投壶游戏的特点及价值方面的分析,然后收集了投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而后对投壶在当今社会得以继承和发展的进行思考。第二章至第七章,介绍了投壶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明清及民国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包括投壶的用具、投壶的参与人群以及投壶的玩法以及投壶的创新等。第二章中,介绍了投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状况,首先是“射礼”之细出投壶,投壶是由燕射演变而来,由于当时有些人不会射箭以及射箭场地的限制、礼节的繁琐,投壶便应运而生;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有专门严格的用具、礼序、仪节与步骤,而且还十分注重礼节,但投壶用具还没有专门化。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投壶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出现,但是投壶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很快,起初是在上层社会中流行,到了后来逐渐在文人士大夫甚至民间流行,在乡村郊野中甚至也常见男女同坐一处,边喝酒边投壶,尽酒尽兴的局面,可见投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三章,介绍了投壶在秦汉三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这一时期社会安定,国家昌盛,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由于受世风以及“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投壶游戏的形式和内同不断的革新,进一步向游戏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新的玩法;同时这一时期,投壶所用的“矢”由箭竿改竹箭,并且有了专门的投壶壶具,并且制作精美。投壶摆脱了繁琐的礼节,向游戏化发展,其竞技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增强;投壶在投法上有了创新,出现了“骁”式投法以及背坐反投法等,并且这一时期有了专门的投壶艺人。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投壶突破了礼仪的限制,以纯娱乐为目的,发展成为独立的游戏项目。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投壶开展的非常广泛并且走向了多样化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突出了“骁”式投法并且改革了计算方法,投壶的技艺也愈加的精湛。投壶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广泛欢迎,贵族的妇女也参与在其中。第五章,在隋唐时期,投壶在玩法和技艺上不断提高,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投壶游戏在宫廷、民间都非常活跃,并且女子也积极参与投壶游戏之中,这一时期投壶还作为文化交流流传海外。第六章介绍了投壶在宋辽金元时期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投壶爱好者司马光的《投壶新格》颁布,书中虽然肯定了投壶能治心、修身等价值,思想是正确的,但是《投壶新格》对投壶技艺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但是投壶依然在文人中比较活跃流行。第七章,介绍了投壶在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在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投壶玩法也增多,趣味性增强,它不仅在宫中流传,在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也很普遍。但是由于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以及投壶项目的自身局限性,投壶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第八章,是对投壶兴衰原因的分析和思考。投壶是有着两千年之久历史的一项游戏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投壶游戏的参与人群逐渐增加,游戏的玩法也不断的有所创新,但明清以后,投壶基本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第九章,是对投壶游戏在当今社会传承下去以及在未来发展的思考。首先是分析出投壶有着自身的特点:是典型的心神合一、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轻体育。投壶之所以能持续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因为其有着休闲、健身、健心、教育等价值。但是当今社会投壶的开展极不乐观,近八成的受访者称不知道“投壶”这一游戏,虽然国内有不少投壶游戏的活动,但都是投壶爱好者零星点点的个人组织。投壶要继承和发展下去需要借助政府的导向作用、投壶爱好者的自发组织、教育平台的传播以及媒体的大力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