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工具,因此货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实现的,而作为传导机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导渠道对其影响很大。信贷渠道在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是否存在或者作用多大,西方经济学家对此一直有所争议。而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特别是金融市场还不健全,在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占主要地位的利率渠道,在我国却一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信贷渠道,信贷渠道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于信贷渠道的研究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介绍了信贷渠道的相关理论模型,狭义的信贷渠道一银行贷款渠道与广义的信贷渠道一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第三章以狭义的信贷渠道一银行贷款渠道为出发点,对我国银行贷款渠道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以广义的信贷渠道一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为出发点,对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进行了研究。第五章使用VAR模型对我国信贷渠道是否有效进行了量化研究,包括数据选择、处理以及结果的解释。第六章是总结和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目前重要的货币传导渠道。二是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没有狭义的银行贷款渠道作用明显。三是我国信贷渠道目前存在着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