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2000年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己经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发展速度快,使得中国快速走向老龄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老龄化水平在近十年中快速增长,在尚未全面脱贫的形势下,贫困县老龄化是制约中国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的难题。因此论文利用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计算老龄化系数、老年人抚养比、老少比及高龄化系数四个指标,并使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全面刻画了832个贫困县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与多元线性回归,剖析了贫困县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子。为国家与政府深入了解贫困县老龄化现状与趋势提供参考,也为贫困县脱贫带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⑴贫困区在2010年基本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虽然老龄化程度略低于非贫困区,但由于青壮年人口的大量流出与生育率的降低,使得区域总人口数快速减少,拉升了老化速度,加剧了老化状况。⑵老龄化系数在10年间增长较快,均值基本与非贫困区持平;老年抚养比压力较轻,10年间变动缓慢,但有不断加深扩散的趋势;老少比增加较快,老化水平加强;贫困县整体高龄化系数水平不高,大部分都处于未进入高龄化阶段。⑶通过对四项指标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除了高龄化系数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老年抚养比在2000-2010年,空间上有了连绵化的发展,基本形成青藏高原及南疆三地州一带为主的片状低-低集聚区,以及在广西、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及陕西的省界连接处形成南北向带状分布的高-高集聚区。高龄化系数空间关联略有不同,但发展趋势基本与以上三种指标一致。⑷在人口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下,使得贫困县人口老龄化在时空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人口流动性特别是流出人口成为影响贫困县老龄化的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