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县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2000年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己经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发展速度快,使得中国快速走向老龄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老龄化水平在近十年中快速增长,在尚未全面脱贫的形势下,贫困县老龄化是制约中国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的难题。因此论文利用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计算老龄化系数、老年人抚养比、老少比及高龄化系数四个指标,并使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全面刻画了832个贫困县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与多元线性回归,剖析了贫困县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子。为国家与政府深入了解贫困县老龄化现状与趋势提供参考,也为贫困县脱贫带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⑴贫困区在2010年基本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虽然老龄化程度略低于非贫困区,但由于青壮年人口的大量流出与生育率的降低,使得区域总人口数快速减少,拉升了老化速度,加剧了老化状况。⑵老龄化系数在10年间增长较快,均值基本与非贫困区持平;老年抚养比压力较轻,10年间变动缓慢,但有不断加深扩散的趋势;老少比增加较快,老化水平加强;贫困县整体高龄化系数水平不高,大部分都处于未进入高龄化阶段。⑶通过对四项指标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除了高龄化系数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老年抚养比在2000-2010年,空间上有了连绵化的发展,基本形成青藏高原及南疆三地州一带为主的片状低-低集聚区,以及在广西、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及陕西的省界连接处形成南北向带状分布的高-高集聚区。高龄化系数空间关联略有不同,但发展趋势基本与以上三种指标一致。⑷在人口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下,使得贫困县人口老龄化在时空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人口流动性特别是流出人口成为影响贫困县老龄化的新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与工作需求,这使得获取、利用、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相较以往更加简单,个人信息的经济、政治价值日益显现。近几年来,公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物质、精神、理论三种表现形态。宜宾学院在传承与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
本论文立足重庆地区水资源匮乏、雨季雨量充沛,降水极不均衡的现状,从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引种的宿根花卉中,初步筛选了适合重庆地区园林景观应用的宿根花卉26种,
逐个测定139头F2代杂交猪(Sus scrofa)(英系大白猪×梅山猪)的初生重、180日龄活重(LWT180)、日增重(ADG)、相对生长率(RGR)和KR值等5个生长性状,对每一个体分别进行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