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大空间钢结构抗火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空间建筑火灾有着与普通室内火灾显著不同的特点,传统的建筑防火方法不适用于大空间火灾。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增多,对大空间火灾,特别是大空间钢结构建筑火灾的防治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大空间火灾中的烟气流动规律和钢结构的抗火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尚未出现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系统性研究。因此,针对大空间这一特殊建筑形式的钢结构抗火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基于双区域模型思想,对多种区域模型进行计算,并与较为精确的场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选取其中计算结果较为准确的Zukoski—McCaffrey双区域模型进行修正和补充,使区域模型的计算范围和计算精度都大为提高。对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层下降、烟气温度升高的规律作了细致的参数分析。大空间火灾中上部烟气层的温度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建筑空间体积的增大而减小。经过对算例结果的分析对比,归纳出烟气层升温曲线的大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得到简化的大空间火灾中烟气升温曲线的计算方法。 运用热平衡方程对处于烟气中的钢构件进行升温计算。分别对无保护层钢构件和轻质保护层钢构件在只受烟气影响下的升温过程进行了变化参数的算例计算,并拟合得到简化的无保护层钢构件和轻质保护层钢构件在烟气影响下的升温计算公式。对于距离火源较近范围内的钢构件,还会因为受火焰辐射的影响而升温。通过对各种参数下火灾场景的计算,分析无保护层钢构件受火焰辐射影响的升温规律,总结出计算火焰辐射影响的简化方法,并给出了可以不考虑火焰辐射影响的大空间建筑的参数范围。由此便可得出完整的大空间火灾中钢构件升温曲线的简化计算方法。 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门式钢刚架结构进行恒载升温的计算,分析归纳了影响门式钢刚架结构抗火临界温度的主要因素。在对不同柱高、跨度、截面尺寸的门式刚架的算例结果进行合并化简后,总结出简化计算表格,可对柱高不大于10m,跨度不大于52m,截面最大高度不大于900mm的任意门式钢刚架结构的抗火临界温度进行计算。并与大空间火灾中钢构件温度的计算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大空间建筑中门式钢刚架结构不需防火保护层的限值表。 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平面桁架结构进行恒载升温计算,以求得结构的抗火临界温度。计算的截面形式包括双角钢T形截面、圆钢管和方钢管三种。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对于这种静定或超静定次数较低的结构形式,抗火临界温度受其他参数影响的变化不大,只与荷载比和最大应力水平控制杆件的位置有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简化的计算大空间中平面桁架结构抗火临界温度的计算表格,并与大空间火灾中钢构件温度的计算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大空间建筑中平面桁架结构不用防火保护的限值。 上述研究将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一种用于平面大空间钢结构抗火设计的实用方法,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目前对大空间钢结构建筑的抗火研究,有助于该类建筑结构抗火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发展,正确评价大空间建筑钢结构的耐火安全性,达到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防止大空间建筑钢结构在火灾中的整体倒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发生于地下空间中的爆炸恐怖事件呈逐年上升之势,这些爆炸事故不仅损坏地下空间中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地面上近距离的各种多高层民用住宅、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等
结构损伤诊断技术是当前结构工程学科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并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正在不断发展。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研究随机地震作用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称UPC)结构因其方便的施工工艺,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工程结构中大量使用。然而对UPC梁疲劳性能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进行悬臂浇筑施工时,为了更好的保证成桥后梁段几何线形与应力状态达到设计要求,保障施工的安全顺利的进行。本文就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中实体混凝土桥墩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发生开裂的问题,本文采用桥梁结构分析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对桥墩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裂缝的判定及工程对策进行
双层通风幕墙在改善高层建筑节能性和环保性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双层幕墙外墙风压需要考虑内外表面的合力作用,其风荷载不同于传统单层幕墙。本文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矩形和圆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新型复合材料,目前对于RPC材料还处于材性试验研究阶段,对其构件的力学性能以及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我国的深基坑支护理论发展的比较迟,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现有的深基坑支护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影响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因
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旧城改造的不断推进,基坑工程正在向大深度、大面积的方向发展。  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红普路站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时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
实际结构的构件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初始缺陷,而实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局部损伤。具有初始缺陷和局部损伤的结构都为不完整结构。在结构的设计、建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