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美花铁线莲(Clematis potaninii)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物,分布于我国的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常见于山坡或山谷林下或溪边,资源丰富。民间多用其茎入药,有祛风湿、清肺热、止痢、消食等效。迄今为止,未有对美花铁线莲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本课题旨在研究美花铁线莲茎的化学成分及获得结构新颖且活性好的化合物,为美花铁线莲的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方法: 1.运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 ODS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其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分析等手段鉴定其结构。 2.选取HL-60白血病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采用MTT法进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阿霉素为阳性对照。 结果: 1.共分离出26个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等手段鉴定其中21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别是木栓酮(1),表木栓醇(2),β-胡萝卜苷(3), clematiganoside A(4),huzhangoside D(5),huzhangoside B(6),cauloside G(7),cauloside D(8),kalopanax saponin B(9),sieboldnoside A(10),huzhangoside C(11),ciwujianoside A1(12),loniceroside C(13),3-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苷(14),hederasaponin B(15),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16),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苷(17),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苷(18),sargentodoside D(19),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0),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 2.选取皂苷4,7,14,15,16,17,18进行MTT试验,发现化合物14,17对HL-60白血病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中化合物17对HL-60白血病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有显著地活性,IC50分别是5.04μM和3.12μM。化合物16,18显示了中等活性强度,而化合物4,7,15对两个肿瘤细胞活性较弱。 结论: 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16、17、18是新化合物,13是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出来。 2.结合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推断,苷元-28位为游离的羧基是齐墩果烷型皂苷具有生物活性的必须条件之一,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课题创新性及研究意义: 1.首次对美花铁线莲茎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鉴定了21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5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2个木栓烷型三萜、1个植物甾体苷,3个木脂素苷,初步摸清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 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美花铁线莲中发现,包括3个新的五环三萜类皂苷,其中化合物17和18的3位的糖链连接顺序(木糖2,4位均连有糖链)在该属植物皂苷中比较少见。本课题为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3.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有4个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的三萜皂苷,初步探讨了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抗肿瘤的构效关系。 4.本课题为合理开发美花铁线莲的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物质积累了实验材料,为扩大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也为开发抗肿瘤新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