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新模式探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是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调(主要讲授书本理论知识)、教学形式单一(主要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很难接受目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知情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因此,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05方案”)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建设与时俱进的精神。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立足高职院校实际、高职学生思想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加快推进教学改革,才能保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改革(“05方案”)为背景,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主要目的,以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基本任务,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来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其他文献
目前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日渐加速,在农村有很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问题也随着社会的变化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是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法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法的局限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归
近年来,我围GDP持续增高,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凸显。贫富差距扩大不仅使社会矛盾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