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洼文化主要分布在洮河、西汉水、白龙江、泾水、渭河等流域。带壁龛的墓葬见于合水九站遗址、临潭磨沟墓地、庄浪徐家碾墓地、岷县占旗遗址等,其中以合水九站遗址最为集中。按照壁龛位置和数量的不同,带壁龛墓葬可分为单头龛墓、单脚龛墓、单侧龛墓和双龛墓四种,以单头龛墓数量最多,其它类型比较少见。除庄浪徐家碾墓地墓葬的壁龛用于放置殉葬人外,其它遗址墓葬壁龛的用途大多数是为了放置随葬品,此外还可见将墓主人的一部分置于壁龛中等特殊的情况。龛内的陶器基本上正立放置,一般中部的体量较大,两侧的体量较小,在陶器的摆放上,与整个墓地墓葬的墓室和墓道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器物组合上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龛内陶器的摆放主要考虑的是对壁龛空间的合理利用。壁龛的出现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墓葬面积小,使用空间不足;外因是受齐家文化等墓葬壁龛的影响。壁龛位置的选择由其用途决定,合水九站遗址、临潭磨沟墓地和岷县占旗遗址所见墓葬壁龛位置的选择基本上与整个墓地墓葬随葬品放置位置规律有关,庄浪徐家碾墓地墓葬壁龛位置的选择受整个墓地墓葬殉葬人放置位置规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