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的挑战——雷祖威《爱的痛苦》中第二代美国出生华裔的生存状态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裔美国文学作家雷祖威(DavidWongLouie,1954-)与谭恩美、任璧莲、李健孙一起,被评论界称为“四人帮”;国内评论界也称他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小说界的“七大台柱”之一。雷祖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小说在美国被给予很高的评价。《爱的痛苦》是雷祖威发表的第一部小说集。小说一经发表就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之一,国内外的评论都极高。 国外学者对《爱的痛苦》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一部分学者对小说中人物种族身份的不确定性饶有兴趣,因此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分析他的作品。另一部分学者则用怪异理论解读小说中华裔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恋爱、婚姻关系,因为几乎小说集中每个故事都以一名华裔男性与白人女性关系的开始或终结为开篇。 国内关于雷祖威《爱的痛苦》的研究不是很多。因为与别的华裔作家的作品相比较,雷祖威作品中的族裔性被认为是弱化,非常不明显的。这些研究主要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致力于对雷祖威本人以及他的作品的介绍;另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小说中的人物分析:还有一部分学者集中对作品做主题分析。 但事实上,雷祖威作品中隐含的族裔性主题无处不在。小说中处处充满了两代华裔,以及华裔与白人主流社会的冲突。本论文划分了小说集中包含的三类冲突:华裔男性与白人爱侣间的冲突;第一代移民父母与第二代出生成长在美国的移民子女的冲突;以及华裔美国人与美国主流社会的冲突。通过关注这三类冲突并分析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美国人的生存状态。 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共三章。 绪论部分是对以往评论家关于《爱的痛苦》所做的研究加以综述。 第一章对小说中体现的华裔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冲突进行概括并分析背后原因。这部分进而分为两个小节,涵盖了两个主题:阉割,错位。与白人女性建立恋爱婚姻关系象征着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男性想要同化于白人主流社会的愿望,然而这种跨种族的性别关系都以华裔男性遭遗弃或者悲剧结束,象征他们同化于主流社会的愿望无法实现。 第二章对小说中体现的第一代华裔移民和他们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子女之间的冲突进行概括并分析背后原因。由于第一代华裔移民大多都是成年之后移民美国,再加上他们当时受到的严厉的法律政策压迫,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态度抗拒多于接纳,往往保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希望传给他们的下一代。但第二代美国出生的华裔从小接受美国教育,已经内化了白人社会的价值标准,父母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遥远不可理解的。他们把美国当作自己的家园,但是来自白人主流社会的排斥、歧视和来自父母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身份危机。这部分主要讨论两代之间由于对家庭、婚姻持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由于语言障碍而引起的冲突。 第三章讨论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由于种族歧视导致的第二代美国出生的华裔与美国白人的冲突。在分析原因时,从华裔种族歧视的历史开始,指出在华裔移民历史上,他们被白人主流社会视为永远的他者和异族。 通过一系列分析,本文认为,由于种族歧视和与移民父母的代沟问题,第二代在美国出生的华裔想要同化于白人主流社会的愿望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其他文献
商标是商品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作为区别同类商品的唯一合法标识,在树立企业形象、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很多跨国公司在把自己的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地球人。在此后的40多年里,人类共进行了200多次载人太空飞行,先后有400多名航天员乘坐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飞向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 航天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重、紧张,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大。每人每日需要热量在2800大卡以上,蛋白质130克以上,脂肪100克以上,碳水化合物350克以上。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噪声、振动、辐射等影响下能集中注
本文对语言顺应理论与英语商标翻译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了诸多学者们在该领域所作出的成果和贡献,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