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块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效果比较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块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置钉时间,透视量及疗效,并与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块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如何,并探讨3D打印技术的优势所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0例行腰椎后路间盘摘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手术节段包括腰4/5)。为防止手术节段的不同对本次研究带来的影响,本次研究仅比较用两种不同的辅助方式进行腰4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效果比较。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分别2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1-71岁,平均55.9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管狭窄症5例,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例;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其中病变节段为单独腰4/5的有15例,腰4/5合并腰5/骶1的有5例;均采用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块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9-76岁,平均57.9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单节段14例,双节段6例;其中病变节段为单独腰4/5的有14例,腰4/5合并腰5/骶1的有5例;腰3/4合并腰4/5的病例1例。术中均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比较两组在置钉时间,置钉效果,术中辐射量及术后疗效方面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行X线及CT平扫观察有无穿破椎弓根皮质及在椎体内的位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置钉效果,应用Mobbs-Raley[16]简易分级标准评判椎弓根螺钉位置,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椎弓根骨折、突破椎体前壁压迫血管、神经、突破椎弓根内/外壁出现神经并发症)。评价为3级者可能因并发症需要翻修。置钉的准确性为穿破椎弓根皮质螺钉数与总置钉个数比值×100%。通过透视时间评价所受辐射量,同时对置钉时间及置钉过程出血量进行评价。临床疗效采用JOA腰痛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其计算公式为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临床治疗效果:优:75%~100%良:50%~75%中:25%~50%差:<25%。  结果:其中实验组20例患者仅15例完成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块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5例因为导航模块不能完全贴附脊柱后方结构或因强行贴附造成导航模块损坏致置钉失败。15例成功病例中共置入30枚螺钉,术后行X线和CT扫描结果示仅3例穿破椎弓根皮质,距离均≦2mm,无一例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平均置钉时间为(6.24±0.221)min;对照组共置入螺钉40枚,5例穿破椎弓根皮质,距离均≦2mm,无一例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平均置钉时间为(11.22±0.387)min,置钉效果两者无显著差异。平均置钉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一枚螺钉置入透视时间实验组(58.2±4.3)S,对照组(37.2±3.4)S,实验组较对照组透视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疗效(采用JOA评分系统)实验组优良率100%,对照组93%,手术效果良好。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使用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块辅助置钉时间较计算机导航系统缩短,置钉效果较计算机导航系统无明显差异,术中所受辐射时间较计算机导航系统延长。但本次实验样本数较少,且实验组失败例数较多,故结论仅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和体外成熟(IVM)过程对卵母细胞线粒体的功能与分布影响的研究   目的:   过高的卵子损失率仍是当前人类辅助生殖
“毛瓷”是当年专门为毛主席烧制的生活用瓷,因其做工精细、质量上乘而闻名于世。从“胜利杯”到“7501”,本文向我们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