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理论和随机配水模型研究——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合理的有力措施。跨流域调水是结构复杂、形式多样涉及多水源、多目标、高维、跨学科、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由于跨流域调水的复杂性、涉及问题的多样性以及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具体情况千变万化,使得目前跨流域调水理论研究尚不完善。本文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随机动态的观点,对南水北调西线跨流域调水系统中的缺水-输水-配水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在这一领域尚未被充分研究,而对工程规划、决策很重要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模型。本研究不仅对南水北调西线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规划论证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而且对其它跨流域调水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行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论文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分析黄河干流径流特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缺水-输水-配水环节涉及到的理论、方法和模型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论证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黄河干流各节点水文缺水分类预测和决策树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求了黄河干流各节点水文缺水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水文缺水分类预测和决策树模型基于数据挖掘和信息论方法,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计算各节点来水频率的动态水文缺水量,而且还可以对各节点未来的水文缺水状态进行识别、分类和预测。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分类预测和决策树模型,是黄河干流早期干旱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用时间序列理论证明了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状态转移序列的平稳性,并实现了对节点水文缺水状态的分步预测。通过推求水文缺水状态的n步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得到了未来不同状态水文缺水的概率分布。时间序列理论也是预测未来水文缺水状态的有力工具,它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规模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3)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输水环节,以前的文献较少提及。本文针对黄河干流输水能力的种种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满足各种限制条件下,西线可能最大调水量,可以给工程规划、决策提供参考依据。(4)用Poisson过程推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未来不同使用强度的概率分布情况,可供西线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参考。(5)建立了基于概率的配水模型,并用鞅解决了复杂的概率模型计算的问题。配水模型涉及到复杂的条件概率计算问题,传统的概率统计算法无法胜任多维、随机、动态的配水模型计算,本研究引用随机过程理论中的鞅,解决了高维随机配水模型的计算。该模型虽然只能解决部分满足一定条件的节点配水问题,但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引用的鞅,为其它类似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探索。(6)用序列运算理论,得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三个随机过程共同作用下的合理调水量,可以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规模决策、论证提供重要理论依据。(7)建立了古典多维尺度(CMDS)配水模型。CMDS配水模型是一个实时、多维、动态随机模型,它是传统一维配水模型的重要突破。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水资源实时动态随机配置问题,能有效防止枯水年和平水年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的下游断流问题。CMDS配水模型还是MDS模型传统应用领域的重要拓展。CMDS配水模型的多维性、实时性和随机性,可以实现黄河干流节点径流实时配置。该模型具有灵活性和数据输入的方便性,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可以适应大型流域复杂的配水问题。
其他文献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早期表现为肾脏肥大,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内高灌注、高跨膜压并逐渐进展为肾小球细胞外
地下空间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国策,而隧道工程在众多地下工程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隧道工程在国内外都有飞速的发展,但在复杂的地质、水文和城市建筑环境下
本文从乌鲁木齐市抗震防灾工作对基础性研究的需要出发,以理论探讨和工程实用性相结合,研究天然气管线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行为和破坏过程,为跨越活断层天然气管线的抗震设计
人机交互技术在控制设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对设备的设计开发、调试和维护都有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质量。近来,人们对工业控制设备中人机交互技术和交互
目前水电站规模越来越大,地下埋藏式钢岔管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大中型水电站项目中。对于高水头、大直径的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的HD值已经超过钢管规范值,而且规范中限制钢管在弹性范围内工作,视围岩为弹性体,这不能真实反映钢材和围岩的实际承载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现代水电站项目的需要。由于埋藏式钢岔管结构非常复杂,设计中一般按明岔管进行,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反映出钢岔管与围岩的真实应力,也无法体现围岩的承载能力。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