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接处,而海南岛位于华南大陆的最南端,是南海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保留的地质记录对于古南海的消亡和现代南海的开张是一面折射镜。中生代南海北部是否存在俯冲挤压过程,陆缘弧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一直广受争议。由于海南岛白垩系分布广泛,同时,利用沉积岩的造岩元素来研究岩石的源区构造演化背景等的研究不断走向成熟,为我们分析海南岛晚中生代的大陆边缘性质以及陆缘弧是否存在提供了重要手段。海南岛白垩系传统上分为下白垩统鹿母湾组和上白垩统报万组,此外还存在与鹿母湾组基本同时的早白垩世火山岩系。本文主要通过出露于琼南地区山荣乡的典型碎屑岩-泥岩序列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判断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论文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砂岩A12O3/SiO2(0.15~0.22)与大陆岛弧型砂岩指标(0.15~0.22)高度吻合。在常量元素图解中,研究区上白垩统报万组砂岩样品与下白垩统鹿母湾组样品都主要集中在活动大陆边缘区。且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中,研究区报万组和鹿母湾样品也基本集中分布于大陆岛弧与活动陆缘区。2)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显示,琼南地区砂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显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特征,且轻稀土较重稀土分异更明显,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这些特征均与大陆岛弧和活动陆缘砂岩特征相似,且砂岩样品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相当一致,和大陆岛弧—活动陆缘型砂岩相近。3)琼南地区白垩系砂岩常、微量元素协变关系图解多显示其为大陆岛弧或活动陆缘型。在稀土元素方面,∑REE和Ce含量,δEu,LaN/YbN这些重要的判别参数值和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特征都很一致地表现出研究区砂岩为大陆岛弧—活动陆缘型砂岩特征。这说明白垩系的砂岩具有与俯冲带相关的弧背沉积特征,直至晚白垩世琼南地区应该分布着一条与俯冲挤压作用相关的陆缘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