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城市森林碳汇能力研究 ——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同时是最为重要的碳汇基地,对于构建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南部山区作为济南市的“城市绿肺、城市净化器”,是构建济南市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的生态效应,对于加速城市生态化进程、推动济南市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研究对象,以3S软件为主要技术支撑,以2000、2010、2019年济南市南部山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分析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将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影像配准等处理后得到各用地斑块类型分布图。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选择生物量模型法搭配遥感估算法建立计算模型对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固碳释氧量和释碳耗氧量进行了量化分析,之后利用碳氧平衡公式得出南部山区的碳氧平衡数值,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济南市南部山区城市森林碳汇能力的对策。研究内容如下:1.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数据处理通过对土地利用分类相关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将南部山区分为林地、稀疏林地、耕地、湿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六大类,在研究中主要用到林地、稀疏林地、耕地和湿地四类。从三个年份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及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林地的地类面积20年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00~2010年增长幅度为1.06,2010~2019年增长幅度为1.02;稀疏林地逐渐减少,2000~2010年减少幅度为1.12,2010~2019年减少幅度为1.05;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2000~2010年减少幅度为1.03,2010~2019年减少幅度为1.01;在湿地方面,2000~2010年增长了9.72hm2,2010~2019年增长了5.67hm2。2.南部山区固碳释氧量计算通过生物量模型法,结合计算公式得到2000、2010、2019年南部山区固碳量分别为117.27万t、118.87万t、119.59万t;释氧量为93.26万t、94.52万t、95.10万t。2000~2019年来南部山区城市森林的固碳释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林地的占比最高,固碳量由81.16万t增长到了87.57万t,释氧量由64.46万t增长到了69.55万t。其次,占比由大到小为稀疏林地、耕地、湿地。由于相关政策的推动,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导致稀疏林地及耕地固碳释氧量近年来呈平稳下降趋势。在湿地方面,占比仅不到1%,其固碳释氧量在2000~2010年间呈现增长趋势,2010~2019年则逐渐减少。3.南部山区释碳耗氧量计算根据济南市《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计算公式得到2000、2010、2019年济南市南部山区城市森林CO2释放总量分别为2018.67万t、6069.7万t、6915.21万t,消耗氧气总量为1044.58万t、3101.03万t、3560.59万t。以2019年为例,分析比较得出原煤燃烧释碳量所占比例都是最高,其次是燃料油燃烧排碳,之后是柴油、汽油,最少的为液化石油气;原煤燃烧耗氧量作为城市的第一污染源,消耗O2所占比例达到了74%,燃料油燃烧耗氧量作为第二污染源占比达到了13.38%,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气燃烧耗氧量依次降低。4.济南市南部山区城市森林碳汇能力分析计算得出得出2000年、2010年、2019年的碳平衡系数分别为0.86、2.55、2.89,氧平衡系数分别为0.56、1.64、1.87,都呈现上升趋势,且2000~2010年最为明显。以2019年为例,即南部山区2019年释放的CO2能源消耗总量是所能吸收量的2.89倍,年消耗O2量是现有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新鲜O2量的1.87倍。济南市南部山区自然生态系统若需吸收通过面积均分法得到的释碳量总和,需要补充林地78619.13hm2;若需填补氧气消耗量则需补充林地50871.2 hm2,若补充稀疏林地、耕地、湿地则所需面积更多。5、提高济南市南部山区城市森林碳汇能力的对策根据南部山区目前在碳汇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指导思想,提出了济南市南部山区高效绿地优化策略的具体措施,并根据现状情况提出树种优化、水体优化以及居民生活方式优化等具体实施方案,以达到提高济南市南部山区城市森林碳汇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弊端。这也使得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石燃料正越来越多地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替代。利用太阳能,通过高效、经济和无污染的光催化技术来生产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分解污染物,是目前阶段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二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越来越多
义务教育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内容。义务教育能够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之一,是相应义务教育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高效支撑。本文选取平原县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在实地调研获取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数据统计与分析、Arc Gis空间分析计算等方法,分析目前平原县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特征。通过对问卷数据和平原县即将建设项目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义务教育设施的使用者特
京杭大运河山东沿线区域有着悠久的运河文化和城市建设史,古人串联自然水系形成复杂的运河交通网络,改变了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交通环境。运河具有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它作为城市间联系的纽带,将沿线的城市串联起来。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依托于国家重要的交通线路,在资源、经济和文化上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运河作为山东境内最重要的交通线路,沿运城市也成为山东最早兴起的商业城市。本文通过对明清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照料设施也得到大量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符合中国传统就地养老文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照护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居家养老的压力,成为了中国养老设施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口密度较高的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建筑节能最主要的方式。但近年来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高空坠落事故屡见不鲜,不但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与正常使用,更是对行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诸多优点与应用的广泛性,已经成为我国新建住宅和老旧小区节能改造中的首选。我国地震多发,对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机理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提高外墙
我国开展高速铁路建设已近20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确定的“八横八纵”主干网已建成近70%,且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高铁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高铁沿线城市纷纷投入兴建高铁新区的热潮中,以期借助高铁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但部分城市对于高铁在城市规模扩张、功能转型升级等方面存在过高预期,导致许多中小城市的高铁新区在建设过程中问题和矛盾频发。现今国内大部分的研究都偏向大城市及其高
美景度是指一个区域景观环境的优美程度。通过风景名胜区美景度评价,可以判断风景名胜区是否符合一般美学和形式美的规律,进而梳理出基于美景度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总结与美景度评价相关研究进展与现状,概括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筛选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美景度评价的方法。通过现场调研与资料分析,阐述了千佛山的区域环境以及演变历史。从景观空间序列、建筑群体布局形式、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国公路桥梁已超80万座,位居全球第一,并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桥梁作为交通系统的咽喉,对保证交通网络联结的通达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桥梁由于设计荷载等级的限制,早期修建的桥梁在长时间流动荷载作用下,表层出现裂缝,内部裂纹的增多,不能满足桥梁结构安全性的要求,桥梁的维修与加固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不断发展创新并逐步完善的技术。因此,研究一种自流性大、颗粒粒
石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胶凝材料,它具有生态、低碳、环保和健康的优良性能。用石膏制得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浆作为地面找平层,在浇筑地面凝结后,地面不会产生裂缝、起鼓等现象。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具有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可以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地面用找平砂浆。试验利用大分子量的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单体、链转移剂巯基丙酸和丙烯酸等制得石膏基专用高减水保塑型聚羧酸减水剂。试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传统建造方式因其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政策。我国作为产钢大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通常按照先主体结构安装、后围护系统安装的方法进行,往往存在主体结构与围护系统不匹配、连接处裂缝渗水等突出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