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是一个充满反思与批判色彩的世纪。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自1904年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驳诘问难就未曾间歇过,这种批评现象一直延续于整个20世纪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在社会政治、文化与教育等方面不断变革的背景下,20世纪的语文教育批评在其发展进程中,大体经历了萌芽奠基期、探索发展期、曲折迷失期和兴盛繁荣期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对相关批评史料的分析来看,不同阶段的语文教育批评无论是批评的指导思想,还是批评的内容对象,乃至批评的作用效果,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萌芽奠基期的语文教育批评主要以“实用理性”为指导思想,重点是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语文教科书和作文教学进行批评。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依然受传统“体与用”思维的影响,但更多时候强调以是否“实用”为衡量标准,去分析语文的教育问题,并进行主观价值判断。在批评的过程中,逐渐吸纳了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初步奠定了现代语文教育批评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后,“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成为探索发展期的语文教育批评指导思想。批评的重心也由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转移到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这一时期语文教育批评无论是批评对象范围,还是批评的深度力度,都比前期的“更上一层楼”。就批评的内容而言,主要涉及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读经问题、语文教师问题等方面;就批评的深度力度而言,对于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批评,实际上就真正切入到我国语文基础教育问题的要害之处,而不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同时,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往往是与实际的教育改革实验相联系,是基于实验的基础上而展开的,比较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现代语文教育家群体在这一时期形成,他们对语文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也使语文教育批评增添了深度与力度,并促进了现代语文教育批评的发展。 待至曲折迷失期的语文教育批评,在文学批评与政治批评“一体化”批评模式以及“政治标准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在对语文教学方法、文学教育、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作文教学等问题的批评中,虽然有的批评不乏一定的正确性,但是就语文教育批评的总体而言,批评的政治色彩浓厚,盲目性与非理性特点鲜明。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已经变成政治斗争的一种赤裸裸的工具,丧失了批评原本的价值与功能,因此,它是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次大倒退。 随着语文教育批评兴盛繁荣期的到来,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教育批评摒弃了曲折迷失期的批评模式以及指导思想。它从“以人为本”的立足点出发,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左倾”思想以及“伪科学主义”现象进行深刻批评。与以往的语文教育批评相比,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达到丁其20世纪历